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美媒报道:美国正面临中国第二轮冲击,远比十年前首次更为激烈!

点击次数:178 发布日期:2025-10-10 14:49

消息一公布,民主党议员便引用文章呼吁增加国内投资,而共和党则用此来佐证对中国保持强硬态度。欧洲媒体,例如德国之声,也转发报道,提醒自家车企要留意中国电动车的竞争。到2025年上半年,中国的贸易顺差已突破五千八百亿美元,对美出口比例也降到七成以下,显示中国正加快“去美国化”的步伐,转向东盟和“一路一带”沿线国家。

文章还提到,美国与中国的关税战挺费劲的。特朗普政府把电动车关税提高到145%,不过中国企业倒是轻松找东南亚建厂,出口数据反而还在上涨。德国总理访华期间,宝马宣布在沈阳投产额达150亿的扩建计划,日本丰田也转向中国的刀片电池技术。而且,美国的“反华联盟”还没彻底形成,就因为利益上的纠纷搞得一团乱。

两次冲击对比明显

中国在2001年前后加入世贸组织,开启了第一次冲击。那段时间,美国制造业受到挺大冲击,主要因为中国劳动力成本低,政策又开放,承接了不少中低端订单,导致纺织和玩具行业的工作岗位大量流失。华尔街和高科技产业还算稳固,美国人觉得这是全球化分工正常现象,就没太放在心上。可是从1999到2007年,丢掉的岗位超过百万,中西部的锈带城市失业率都直线上升。

进入第二次冲击阶段,中国制造2025计划推进得不错,十个重点领域的完成率超过八成,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更是领跑全球。这次的目标可不是去抢美国不愿做的活,而是直指核心技术。宁德时代的电池和大疆的无人机,凭借技术和价格优势,一下子就抢占了不少市场份额。比亚迪的电动车在全球销量中的占比已经达到六成八,光伏组件的产能也超过了八成。美国副总统万斯自己都承认,原本以为全球化会让中国只能处在低端,结果没想到中国居然冲到了行业的顶端。

比起来,第一次主要靠劳动力推动,而第二次则是靠创新和技术来带动。中国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每年都比去年多出十八个百分点,专利数量稳居世界第一,高温气冷堆和深海钻机都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美国那边,芯片法案推进得慢不说,政策就像个喝醉了的松鼠,东摇西晃,搞不出个大动静。特斯拉因为中国的石墨断供,生产线都停了,F-35战机还得依赖中国的稀土,制裁的反噬反倒伤了自己。以前美国企业外包,为的就是省事,结果现在后悔得太迟,中国产业链的韧性特别强,一旦关税一上升,企业立马跑到越南、泰国继续供货,没得说。

两次冲击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全球范围的影响上。第一次主要打击的是美国本土,而第二次则是波及到了全世界。

美国困境需转变思路

面对第二次冲击,美国的四个常用绝招都没起作用:关税战、科技封锁、盟友施压、产业链转移,全都是自找麻烦。关税一下子涨得高高的,特斯拉和福特的销量砍了一大截,供应商也纷纷倒闭。除了这些,英伟达芯片限制出口后,又批准H20对华出口,美企都离不开中国市场。在盟友那边,日韩、加拿大和欧盟联手反制美国的加税措施;而中国、东盟以及非洲的五十三国也签了合作协议,关系变得更紧密。

不过,这次冲击的本质其实是文明的更新换代。中国拿出完整的产业链加上创新力量,正在重新塑造全球的规则体系。

美国得换个角度想想,搞清楚这个对中美双方都是互利共赢的,好处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