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黑龙江等保测:从案例到实用指南

点击次数:84 发布日期:2025-08-18 12:55

去年,一家小型电商平台因用户数据泄露被监管部门处罚 20 万元,调查后发现,其核心交易系统未通过等保二级测评,关键数据传输环节甚至未加密。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很多企业直到出事才意识到,等保测评不是可有可无的流程。

一、等保测评到底要做些什么?

等保测评全流程分四步走,环环相扣:

定级备案:根据系统处理数据的敏感程度、服务范围,确定 1 到 5 级的保护等级,像医院的 HIS 系统多为三级,普通企业官网多为二级,确定后要向公安部门备案。建设整改:对照对应等级的防护标准,从机房门禁、防火墙设置到数据备份机制,逐一排查漏洞。比如三级系统要求日志保存至少 6 个月,且能追溯到具体操作人。正式测评:由第三方机构上门检测,通过漏洞扫描、模拟攻击等手段,检查系统是否达标,最后出具《等级测评报告》。2025 年起,报告不再打分,只给 “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 三种结论。监督检查:通过测评后并非一劳永逸,监管部门会定期复查,尤其是发生过安全事件的企业,复查频率会更高。

二、这些坑,很多企业都踩过

误区 1:小公司不用做测评

有家 50 人规模的软件公司,因客户是政府单位,被要求提供等保证明时才匆忙启动,结果因服务器未做权限分离,整改花了 3 个月,错失了合作机会。其实只要有面向公众的信息系统,都需按规定完成测评。

误区 2:找最便宜的机构就行

某工厂为省费用,选了报价极低的测评机构,报告虽顺利出具,但后续被监管部门抽查时发现,多处关键测评项未实际检测,企业不仅被要求重新测评,还被约谈整改。

误区 3:测评过了就万事大吉

去年有家物流公司,通过二级测评后就放松了管理,半年后因勒索病毒攻击导致物流信息系统瘫痪,事后发现是未及时修复高危漏洞。等保的核心是持续防护,而非一锤子买卖。

#等保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