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三”时,我为毛主席开专列
“九·一三”时,我为毛主席开专列
“571工程纪要”试图加害于毛泽东主席的阴谋,以及林彪在“九·一三”发生的叛逃事件,至今已时过境迁。岁月如梭,往事如烟,铁铸之邪恶终被黄沙掩埋。近期,记者有幸采访到了这位惊心动魄事件的亲历者——华春南。他曾与同事们一同驾驶毛主席的专列,与死神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成功地在林彪和林立果动手之前,阻止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周总理分烟
提及华春南师傅,其人生历程实乃一段传奇:他,曾是上海铁路局杭州机务段的一名职工。KC887这位是编号为“887”的机车副司机。这辆“887”机车,曾是毛主席专列在出行上海至金华区段时的指定机车。
1958年三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圆满完成使命,胜利归国。在这支凯旋的队伍中,有一位干练的战士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志愿军总部杜平政委的贴身勤务兵——华春南。这位年仅二十岁的青年,退役后加入了沈阳铁路局机务段。命运之神似乎特别眷顾他,让他有幸驾驭中央领导人专列的627号、628号以及人民1070号机车,从而踏上了万里铁道线上色彩斑斓的司机之路。
“1965年,李宗仁先生归国后,便踏上了东北的参观之旅。锦州至沈阳,沈阳至长春,行程历时十日。毛主席的专列荣幸地成为了他的座驾,而这辆列车正是由我们驾驶。司机一职由甘青林担任,而我与赵仁江则共同担任副司机。”
毛主席与专列及站务人员合影
‘汽笛一响,车把一放,手中香烟一根,真是精神十足啊!’”
华春南言,花絮太多说不尽。
华师傅的言谈间,浓厚的浙江富阳口音根深蒂固。他是著名富阳人、早期共产主义事业的职业革命家华林先生的后裔。华林先生于1929年在赤塔加入俄共,而早在1923年,便由罗亦农同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KC887,铁道部劳动模范列车
江南风光,最令人怀念的莫过于杭州。回溯至1966年,华春南因工作调动重返故里。他加入了上海铁路局杭州分局杭州机务段,驾驶着KC887号机车,担任了副司机的职务。与之并肩作战的司机是顾巨峰,另一位副司机则是人称“章老虎”的章师傅。
相传此款蒸汽机车源自美国制造,于解放战争期间被我军接收。其材质优良,性能卓越,司机们亦勤于维护保养。平日里,它穿梭于沪杭、杭沪间的93、94次特快以及杭穗、穗杭间的49、50次特快线路,十余年间未曾发生过任何事故,因而荣获铁道部的“劳动模范车”称号。
华春南师傅感慨道:“得益于这辆劳模机车,再加上我们几位师傅顺利通过了政审,‘887’号机车有幸成为了毛主席的专列。毛主席对杭州的山水情有独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他曾43次莅临西湖边的刘庄、汪庄。在晚年,老人家出行多乘坐火车,每年春季几乎都会来杭州小住一两个月。无论从北方还是南方而来,‘887’号机车都会前往上海,挂载他的专列;若是从南方出发,则驶向金华。每个区段都有其明确的职责。我们杭州段的职责是负责上海至金华的区段。而在上海段的张生堂师傅,则负责上海至南京的区段。”
“不仅如此,”华师傅接续道,“鉴于这列车承载着毛主席的专列,安全保卫措施尤为周全细致。车上原本装载的煤炭,必须全部卸下,并由专业的保卫人员一铲一铲地重新装载,以确保不夹杂任何异物;水箱中的水亦需完全排空,保卫人员需进入水箱内,手持电筒细致检查,确认安全无误后,方可重新注水;而在注水过程中,也安排有专门的监视人员在一旁严加监视。”
主席所乘的专列,由三节列车巧妙组合而成。位于前列的先锋车,配备了警卫连及一套安全检测设施,其探测范围广阔,可达周遭60米。紧随其后的是押道车,同样部署了警卫武装力量,并装备了无线电通讯设备。先锋车与押道车的驾驶工作,由杭州段的司机劳孝和、罗站山等人承担。而位于中段的专列,正是主席所使用的。他办公的车厢内,安置了一张宽大的写字台,桌上摆放着笔筒、砚台和信笺;此外,还设有三组沙发。车厢四壁则布满了书架与书籍,形成了其独有的特色。其后部车厢则是主席的卧室。这节专列外表涂装为深沉的墨绿色,与普通客车车厢无甚差别,实则却具备防弹和抵御核辐射的双重功能。
“我屡次驾驶‘887’列车,将毛主席送往杭州,目睹了他那雄伟的身姿;亦曾目送他那由北京驶来的,装载着‘吉斯’品牌的防弹轿车。这辆‘吉斯’防弹车传闻是斯大林所赠,虽略显笨拙,却速度惊人。”
于我们普通民众而言,外出旅行向来是件令人愉悦的乐事。因此,每当我们迎接主席莅临杭州,或是协助主席转乘前往上海的航班后再返回北京,无不感到“轻松一吸,车辆停放,神采奕奕,心旷神怡”。然而,到了1971年,情形却有了显著的不同。”华师傅的话语中流露出了一丝严肃。
9月3日金华至杭州行
“1968年,我再度被召回驻浙江医大的‘工宣队’——唉,终于逃离了那令人费解的艰辛劳作,投身于‘促生产’的行列——重新驾驶起我的‘887’。身为工人,我们的本分便是辛勤劳作,为国家的财富积累贡献力量。”
得益于革命者家庭的深刻影响以及专列司机职业的独有属性,华春南——这位历经战火洗礼的火车司机,对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动荡局势保持着高度的警觉。他回忆道,1970年8月,庐山会议召开,林彪集团突然转变议题,提议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却遭到毛泽东的坚决否决。林彪篡权阴谋的真相就此暴露。次年,即在中共九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毛泽东主席离开北京,巡视南方,途经武汉、长沙至南昌。在此过程中,他向沿途各省的领导明确指出:“这次庐山会议,实质上是两个司令部的斗争”,“有人急于谋求国家主席之位,意图分裂党,急于夺取权力”,“庐山之事,尚未结束,尚未解决”,并直接点明了林彪的名字。这被称为“最高最新指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时,主席甚至在火车站亲自指挥高级领导干部合唱《国际歌》,场面之庄重,令人难忘。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按当年的表述,此类现象无疑是阶级斗争的新动向。诚然,其中许多信息是华春南事后方才得知的,然而在当时,凭借着小道消息与直观的感受,他预感到,若事态继续发展,冲突的火药味将愈发浓烈。
华春南回忆道:“当年9月1日,顾师傅邀我及老虎一同接受任务,目的地是杭州至金华的‘887’列车。劳师傅驾驶的先锋车也加入了我们的行列。在金华宾馆,我们饱餐一顿,安睡一晚,养精蓄锐。翌日,即9月2日傍晚,接到命令,我们各自登上了机车。不久,从上饶方向疾驰而来的三列专列车队如同闪电一般,一眼便能辨认出,那是毛主席一行(后来得知,主席已于8月31日抵达南昌)。”
在军代表与总调度的精准指挥下,我们“887”号列车顺利地连接上那列搭载12节车厢的专列,随即从金华站驶出,沿着浙赣线向北疾驰,直指杭州。这趟专列以超特快的速度行驶,短短一个半小时,便即将跨越钱塘江大桥。然而,当列车驶过萧山后,接到指令,转向杭甬线,并在一个名为钱清的小站停靠。我透过车窗,亲眼目睹了那辆熟悉的“吉斯”车辆从第一节行李车厢启动,伴随着一串小车,在浓重的夜雾中朝着钱塘江大桥的方向急速驶去。那时,时间已接近9月3日的零点。毛主席终究抵达了杭州,我们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都松了一口气。
通常,主席莅临杭州时,专列会停靠在市区的城站,随后我们便驶向东北,直至抵达笕桥机场附近的一条专用轨道上停下。在此期间,司乘人员、厨师以及警卫们与外界隔绝,共同生活在列车之上,时间或为一周数日,或长达数周、数月,甚至半年之久。我们须时刻守在列车旁,直至专列再次驶回城站,主席乘车启程,离开杭州。
此次如常,我们仍旧将专列驶抵城站,停留了大约八分钟,依旧有小型车辆自车站驶出,营造出毛主席即将在杭州城站下车的虚假场景。尔后,专列如同往常般驶入笕桥的专用轨道并停靠。我们在车上安顿下来,生活依旧如故。然而,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异样感,文革的狂风暴雨让我们变得更为敏感,尤其是最近几天发生的一些事情,不禁让我产生了诸多疑问。
“我们紧握着手中的日历,从3号那天开始,逐日计算着。不出所料,在8日这一天,命令终于下达。我们需将这三列专列驶回杭州城站,稍作停靠后,再继续向南驶去,穿越钱塘江大桥,途径萧山,最终抵达绍兴站。”
这位瞭望副司机心中清楚:城站上无人问津!难道是毛主席正在重新演绎保卫延安,与敌军展开一场迷惑战术吗?
绍兴车站既无专用轨道,亦无车库设施,因此三列专列只得停靠于站内。上级部门已发布命令,站内外的警戒工作异常繁忙。除了武装力量的严格戒备,乘客们上下车时亦需迅速撤离,站台内严禁任何人滞留。在那个“文革”时期,人们早已习惯了准军事化的生活方式,对于此类情景也习以为常。过往的旅客们猜测不透,这是哪一家红卫兵兵团的造反领导者光临,抑或是中央专案组哪位要员莅临。他们又怎会想到,这竟是一列承载着“心中红太阳”荣誉的专列呢!
华师傅边说边开怀大笑。他透露,实际上,毛主席并未莅临绍兴。他依旧留在杭州,或许他已经看穿了所有的一切。
在绍兴站,我们的停留仅限于短短两天。9月10日的夜晚,大约十点钟光景,一道命令突然下达,三列专列即刻调转车头,驶向杭州。
9月10日,在城站,一场专列的启动仪式即将拉开序幕。此时,两只手紧紧相握,不断摇曳,传递着期待与兴奋的气息。
华春南师傅续讲。
昔日,杭州的夜晚犹如一片“红海”,却不见霓虹闪烁。我们的专列在夜幕的笼罩下驶入了城站。贵宾楼的月台上,早已聚集了一群前来欢送省级与市级的重要人士。在众人未曾多加注意的时刻,二三十人隐蔽在便衣的掩护下,悄然登上了专列。我一眼便认出了毛主席,毕竟与他见过多次,对他的伟岸身姿颇为熟悉,即便是在较远的地方也能辨认出来。
作为副驾驶员,我注视着驾驶窗外的信号灯,静待指令启动车辆。送行的人群与列车保持适当距离,有的鼓掌,有的挥手,场面井然有序。突然,我注意到一位身穿军装、身形中等、体态结实的中年男子,他径直穿过送行的人群,试图登上这趟专列。这不正是空五军的政委陈励耘吗?他此举意欲何为?
“尽管他身为省革委会的主导者,传闻中他承担了毛主席在杭州逗留期间的安保重任,这似乎给了他理由对专列的安全措施进行核实。然而,随着主席即将离开这片土地,他此番深入其中,又意欲何为呢?”
“随着我内心激烈的跳动,目睹汪东兴紧握车厢门,迈步下车,与我热情握手。从远处看,那场面似乎充满深情,他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仿佛是久别重逢的好友,依依不舍地紧握与摇晃,身体却恰好挡住了对方上车的必经之路。由于机车与主席车厢相隔一段距离,我无法听到他们交谈的内容,但那个夜幕降临下的场景却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中:汪东兴屹立不动,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碉堡,无人能逾越;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体型肥胖、行动笨拙的陈励耘,左右为难,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狼狈’二字似乎都无法完全形容他的处境。”
此刻,汽笛声已第三次响起,而绿灯早已点亮。
猛然间,一声汽笛尖锐长鸣,专列缓缓启动,以20公里的时速驶行。汪东兴挣脱了政委的手掌,敏捷地跃上了列车。随后,专列瞬间加速至90公里每小时,直奔北方而去。在杭嘉湖平原上,钢铁与轨道的摩擦声经久不息,回荡在广袤的原野。
9月11日,上海站,主席车厢搭载着12次特快列车,朝着丰台方向疾驰而去。
紧急指令已迅速发出,沪杭铁路沿线各站点的书记们纷纷赶往,严密看守所辖范围内的岔道。专列在这片沪杭平原的水网区域中飞速前进,沿途的树木、房屋、电线杆如同幻影般迅速向后退去。当列车经过松江时,不期而遇一场猛烈的大雷阵雨,空气顿时变得异常清新。
华春南表示:“主席的专列抵达了上海虹桥机场周边区域。”吴家花园随着黎明的到来,列车稍作停留,四周却弥漫着水汽与雾雨。我依稀目睹了许世友与王洪文匆忙登车,不久便消失在小型汽车的行列中。专列随后驶向上海,在西站稍作停靠,我目睹毛主席及其随行人员约二三十人陆续下车,而“吉斯”轿车则在一列长长的小汽车中,朝着上海市区疾驰而去。
我们的专列浩荡地驶入北站,标志着我们旅程的终点。众人长舒了一口气,随行的司乘人员则被安排至锦江饭店稍作休憩。上海段的张生堂将接替我们的工作,后续的故事将由他们继续讲述。
当时,受制于纪律约束,司机们不便探询过多。而今,随着“文革”的帷幕渐渐落下,那些野心家的伪装早已被揭开,真相亦已大白于天下。华师傅回忆道,在1971年9月10日和11日这两天,他几乎是在与林立果的“571工程纪要”进行一场赛跑,依靠毛主席的英明指引和庇佑,成功斩断了死神伸来的魔爪!
“硕放桥预谋事件不明所以,然而,华春南师傅语气深沉地娓娓道来:“听闻许世友曾在南京车站布下‘空城计’,用以迎接毛主席的小车队。车队阵容浩大,然而毛主席并未乘坐他的专列。毛主席一行人的专列车厢,于11日当天,搭乘沪京12次特快列车,扬尘远去。那挂车厢的情景,我亲自目睹,至今记忆犹新。”
热点资讯
- 娱乐圈镜头下4位清瘦男星,粉丝呼吁多吃点饭,保持健康状态
- 张予曦毕雯珺同框引热议:颜值组合谁不爱?
- 防弹盾牌透射比分析
- 中国科学家找到参与哺乳动物再生的首个分子开关
- “库存压力的猫变了!网友发现背后的大秘密”
- 树叶粉碎机的核心功能和特点
- 时光从不败美人!王祖贤温哥华近照曝光,全黑LOOK气场全开,
- 主文件表损坏怎么办?数据恢复全流程解析
- 月球下的人, 听着月球上的声音~
- 乔迪: 已收到很多国家邀约;若能执教中国队是莫大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