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奉命埋设60颗地雷用以阻击日军的黄士伟,在勘察地形时,突然萌生了一个奇怪的想法,他决定将地雷全部埋在路边
觉得内容不错的话,给作者一个关注吧!下次更新就能第一时间找到我咯~感谢喜爱,继续努力!
1942年5月28日,浙江兰溪北郊。
日军陆军中将酒井直次,第15师团师团长,正准备登上一个小土包观察地形。
他不知道,脚下那片不起眼的土地里,埋着60颗特意为他准备的“铁西瓜”。
更没人晓得,这个要命的陷阱,出自一个21岁中国工兵军官的、一个不合常理的怪念头。
01
1942年的中国,已经打了快5年,到处都是一片焦土。
就在这年4月18日,美国人干了件大事,杜立特带着16架B-25轰炸机,从航母上起飞,结结实实地轰炸了日本东京。
这一下,可算是捅了马蜂窝。
美军飞机完成任务后,大部分都飞到了中国的浙江、江西一带的机场降落。
日本人脸上挂不住,高层暴跳如雷,立马就策划了一场大规模的报复行动,目标就是彻底摧毁中国东南的这些机场,拔掉这些眼中钉。
这就是浙赣会战的由来。
5月份,日军调集重兵,分头扑向浙江和江西。
其中,由酒井直次中将率领的第15师团,就是进攻浙江的主力之一。
这支部队装备精良,作战经验丰富,一路烧杀抢掠,目标直指兰溪、衢州一线。
02
酒井直次这个人,在日本陆军里头,算得上是一号人物。
他是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毕业的,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不光会打仗,还是个密码专家。
从1937年开始,他就一直在中国战场,从华北打到华中,是个彻头彻尾的“中国通”。
这样一个人,带的兵自然也骄横得很,根本没把当面的中国军队放在眼里。
中国军队这边,接到的是死命令,层层阻击,不惜代价,延缓日军的进攻速度,为主力部队和后方转移争取时间。
兰溪,就成了这么一个关键的阻击点。
守卫这一带的,是川军第21军。
川军的装备不好,是出了名的,但川军的硬气,也是出了名的。
就在这火烧眉毛的当口,一个艰巨的任务,下达到了第21军146师独立工兵第8营。
任务内容:在日军必经的交通线上,设置地雷障碍。
负责执行这个任务的,是营里的少校副营长,黄士伟。
03
黄士伟,1921年出生在重庆荣昌县,家境很普通。
16岁那年,七七事变爆发,他书也不读了,热血一上头就跑去参了军,进了川军的战地服务队。
因为人机灵,表现又好,后来被部队保送到江西的陆军工兵学校去念书。
在学校里,他学的全是硬核技术,怎么安炸药、怎么埋地雷、怎么修桥、怎么挖战壕。
这小伙子天生就对这些东西有感觉,学得特别快,尤其是爆破和布雷技术,在同学里头是拔尖的。
毕业回到部队,仗打了好几场,实战经验也攒下来了。
到1942年,他才21岁,已经是少校副营长,手底下管着一帮工兵弟兄。
别看他年轻,但在战场上,判断力和指挥能力一点不含糊。
这次接到的任务,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上头拨下来60颗四号甲型地雷,让他带人去兰溪北郊的公路上,给酒井直次的先头部队好好上一课。
这四号甲雷,是个大家伙,铁皮壳子,死沉,一颗就有十来斤,专门炸汽车轮子和马腿的。
04
5月27号的晚上,天公作美,下起了小雨。
这种天气,最适合干点秘密行动。
雨水能冲刷掉痕迹,还能盖住声音。
黄士伟带着一个工兵排的弟兄,扛着地雷,深一脚浅一脚地摸到了预定的设伏地点。
这里是兰溪城北边的一个三岔路口,是日军从北边过来进城的必经之路。
按照工兵操典,埋设反坦克、反步兵地雷,那是有讲究的。
一般都得埋在路的中央,或者路的两侧硬路肩上,因为这是车辆和马匹最常走的地方。
为了提高命中率,还得算好间距,搞成梅花状或者行列式,形成一个完整的雷区。
黄士伟一开始也是这么计划的,图纸都在脑子里画好了。
05
可到了地方,他趴在湿漉漉的草丛里,用望远镜借着微光反复观察,心里却越来越觉得不对劲。
这几条路,太宽、太平了。
他心里盘算着,日本人打了这么多年仗,工兵也不是吃素的。
大部队开过来之前,肯定得派探雷队跟梳头一样,一寸一寸地过一遍。
这么平整的路面,稍微有点新翻的土,都跟秃子头上的虱子一样明显。
就算有雨水帮忙,也难保不被发现。
要是忙活一晚上,第二天让鬼子把雷都给起出来,那不就白费劲了?
这仗还怎么打?
他放下望远镜,眼神开始在周围逡巡。
就在三岔路口的旁边,有一个小小的山包。
说山包都是抬举它了,其实就是个大土堆,也就比姚明高点儿,上面稀稀拉拉长着些杂草和灌木。
在地图上,这种地形根本不配有姓名。
可黄士伟的目光,就像被磁铁吸住了一样,落在了这个小土包上。
06
一个念头,没有任何预兆地,就这么从他脑子里蹦了出来。
他把自己代入到日军指挥官的角色里去想。
如果我是酒井直次,大军到了这么一个重要的三岔路口,下一步该怎么走?
最稳妥的办法,肯定是先停下来,观察一下地形。
在哪儿观察最好?
平地上看,一览无余,但没有纵深感,旁边的这个小土包,虽然不高,但足以让他看清周围的情况。
是个绝佳的天然观察哨。
所以,酒井直次有极大的可能,会亲自或者派人登上这个土包。
一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计划,在他脑子里迅速成型。
他不准备在宽阔的大路上埋雷了。
他要把所有的宝,这60颗地雷,全部押在这个不起眼的小土包上。
确切地说,是押在通往这个小土包的几条被人踩出来的、模糊不清的小路上。
07
这个想法一冒出来,连黄士伟自己都吓了一跳。
这完全是赌博,而且是没有任何理论依据的豪赌。
赌的就是一个日军中将的个人行为习惯。
这要是赌输了,60颗地雷就等于扔了,延误战机的责任谁也担不起。
他身边的几个老兵,听了他的初步想法,都觉得这事太悬了。
这个想法不合常规,立刻遭到了部下的质疑。
放着大概率的大路不埋,去赌小概率的小路,风险太高。
黄士伟没有立刻反驳。
他蹲在地上,用手指在泥水里画着草图,反复推演。
日军的傲慢,是他计划里很重要的一环。
他们一路顺风顺水,肯定会放松警惕。
工兵把大路探查一遍,宣布安全之后,他们的指挥官心理上就会彻底松懈。
这时候,爬个小土包,在他们看来,就跟饭后散步一样,不会有任何戒备。
想到这,黄士伟站了起来,拍了拍手上的泥。
他告诉手下的弟兄们,就按他说的办,出了问题,他一个人担着。
08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黄士伟下了决心,弟兄们也就不再多嘴,开始干活。
这活儿比在路上埋雷可细致多了。
小路窄,土质也复杂,还得注意不能破坏周围的植被。
黄士伟亲自上手,指挥着弟兄们,在哪儿挖坑,挖多深,都一一交代清楚。
他还特别强调了一点,把地雷的触发引信调得迟钝一些。
他把引爆压力,设定在了65公斤以上。
这是什么概念呢?
一个普通的日本兵,就算背着装备,重量也不太可能超过这个数,一个人踩上去,地雷不响。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过滤掉小鱼小虾。
要么是骑着马的军官,连人带马的重量踩上去。
要么,就是几个高级军官凑在一起,一块儿踩上去。
他的目标从一开始,就不是普通的士兵,而是日军的指挥中枢。
这60颗地雷,被精心布置成了一个连环阵,只要一颗被触发,其他的会在瞬间被接连引爆。
雨夜,成了他们最好的帮手。
雨水冲刷着地面,把所有新翻的泥土痕迹都掩盖得严严实实。
当最后一捧土盖上去,再铺上伪装的草皮,这片死亡陷阱就彻底消失在了夜色里。
干完这一切,天都快亮了。
黄士伟带着队伍,像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撤退了。
他们谁也不知道,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正在这个普通的三岔路口酝酿。
09
1942年5月28日,一大早,雨停了。
太阳还没出来,但天色已经大亮。
日军第15师团的先头部队,像一条灰色的长蛇,准时出现在了公路的尽头。
队伍最前面的,是几个挎着探雷器的日本工兵,正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挪。
他们非常专业,把三条大路来来回回扫了好几遍。
探雷器的耳机里,一片寂静。
一名工兵军曹直起腰,对着后方打出了安全的手势。
这个信号,一层一层地向后传递。
很快,消息就送到了骑在高头大马上的酒井直次那里。
他听完报告,嘴角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看来情报没错,当面的中国军队不堪一击,连布雷这种常规的防御手段都懒得做。
他一挥手,大部队开始继续前进。
队伍很快就开到了三岔路口。
看着眼前的三条路,前锋的指挥官有点犯难,不知道主力该走哪条。
他派人去后面请示酒井直次。
酒井直次骑在马上,本来就因为部队行进速度有点慢而有些不悦,听到前锋的请示,更是觉得他们在浪费时间。
他抬头,一眼就看到了路边的那个小土包。
这个位置太好了,登上去,不仅能看清三条路通向哪里,还能观察到远处兰溪县城的轮廓。
他决定亲自去看看。
他对着身边的参谋长和卫兵队长交代了几句,意思是让他们在原地等候,他自己上去看一下。
说完,他一勒马的缰绳。
战马很听话地转了个方向,没有走任何一条大路,而是踏上了那条通往小土包的、满是泥泞的小径。
跟在他身后的,还有他的参谋长和几个贴身卫兵,他们也纷纷催马跟了上去。
在他们看来,这再正常不过了。
师团长身先士卒,亲自勘察地形,这是勇武和敬业的体现。
这条小路,刚刚也被士兵踩过,没有任何异常。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黄士伟设置的引信,等的就是他们这群“重量级”人物。
酒井直次的战马,前蹄刚刚踏上小路松软的土地。
就是那一瞬间。
一声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巨响猛然炸开。
不是一声,而是60颗地雷在瞬间被接连引爆,产生的巨大威力,让整个大地都剧烈地跳动了一下。
爆炸产生的火光和浓烟,形成了一根巨大的黑色烟柱,直冲云霄。
无数的弹片、泥土和碎石,被强大的冲击波裹挟着,向四面八方飞散。
处在爆炸最中心位置的酒井直次和他那匹高大的战马,当场就被掀翻在地。
酒井直次身受重伤。
紧跟在他身后的那几个高级军官和卫兵,也同样没能幸免,当场倒在冲击波中。
整个日军的指挥系统,就在这零点几秒的时间里,被连根拔起。
前面的部队听到巨响,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还以为遭到了炮击。
后面的部队被眼前的景象惊动,陷入了混乱。
整个第15师团的进攻,就这么被硬生生按下了暂停键。
10
一个现任的陆军中将师团长,在战场上被地雷给炸死了,这在日本陆军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这事儿要是传出去,不光影响士气,更是整个日本皇军的耻辱。
所以,日军高层的第一反应,就是封锁消息。
他们对外宣称,酒井直次是在前线督战时,“不幸因病猝死”。
后来又改口,说是“壮烈战死”,但具体怎么死的,死在哪儿,全都含糊其辞。
总之,就是要把这件事给捂住。
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别说黄士伟这个具体执行者了,就连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部,都不知道他们取得了这么一个辉煌的战果。
而黄士伟和他的工兵营呢,在完成布雷任务之后,屁股还没坐热,就接到了新的命令,被紧急调往了另一个方向去执行任务。
在那个年代,战争就是这样,一个任务接着一个任务,一场战斗连着一场战斗。
没人有功夫去核实一个小小的布雷任务,到底取得了多大战果。
在黄士伟看来,那60颗地雷,只要响了,能拖住日本人半天一天,他的任务就算圆满完成了。
至于炸死了几个鬼子,炸的是军官还是士兵,他没想过,也没条件去想。
11
浙赣会战结束后,黄士伟继续跟着川军部队,在中国的各个战场上和日本人死磕。
他参加了常德会战,也经历了长衡会战,从一个21岁的年轻军官,一直打到了24岁。
1945年,日本人终于投降了。
战争结束了,黄士伟也累了。
他没有选择继续留在军队里,而是脱下了穿了8年的军装,回到了老家成都。
他做了一个让很多人都想不到的决定,他要去读书。
他考进了西南合作大学,学的专业和军事没有半点关系——财会。
或许是多年的战争,让他厌倦了打打杀杀,只想过点安稳日子。
毕业之后,他被分配到了成都市的一家酿造厂,成了一名会计。
从此,他的生活,就从枪林弹雨、硝烟弥漫,变成了算盘珠子、账本票据。
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核算成本、统计产量,安安静-静,平平淡淡。
周围的同事,没人知道这个看起来有些内向的黄会计,曾经是个玩炸药的高手。
他自己,也把那段岁月,连同那个雨夜和那个小土包,一起打包,藏进了记忆的最深处。
12
时间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走着。
一晃,40多年过去了。
中国早已换了人间,黄士伟也从一个年轻小伙,变成了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
他从酿造厂退休了,每天的生活就是看看报纸,养养花,和街坊邻居下下棋。
就在他以为自己这辈子就会这样平静地过去时,一个消息,打破了他晚年的宁静。
1984年,日本那边出了一套官方的战史丛书,叫《中国派遣军》。
这套书,是日本人自己写的,详细记录了当年侵华战争的许多细节。
在这套书里,关于浙赣会战的部分,清清楚楚地写着:
“昭和十七年五月二十八日,第十五师团长陆军中将酒井直次,于浙江兰溪北方三岔路口,误触地雷阵亡。”
这段白纸黑字的记载,就像一颗投入水中的石子,在中国史学界引起了注意。
研究人员顺着这条线索,开始疯狂地查阅当年的档案。
他们翻遍了国民政府时期的军事档案,最终确认,当天在那个地点执行布雷任务的,有且只有一支部队。
那就是原川军第21军146师独立工兵第8营。
而当时带队指挥的,就是时任少校副营长,黄士伟。
13
于是,一场跨越了40多年的寻访开始了。
研究人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听到黄士伟退休后,一直生活在成都。
当他们带着资料,敲开黄士伟家门的时候,开门的老爷子还有点纳闷,不知道这些陌生人找他有什么事。
当研究人员把那些日文的影印资料,和翻译过来的中文,一五一十地摆在他面前时,老爷子沉默了。
他戴上老花镜,凑得很近,一个字一个字地看。
看了很久很久。
他终于抬起头,语气里充满了不敢相信,反复确认,是酒井直次吗?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这位在酿造厂当了一辈子会计的老人,眼眶慢慢红了。
42年了。
他从来没有跟任何人提起过这件事,甚至他自己,都快要忘了。
他只知道自己埋了雷,雷响了。
但他从来不知道,自己当年那个甚至有点异想天开的决定,竟然真的换来了一个如此巨大的战果。
这份迟到了42年的战报,让他百感交集。
老爷子的话却很少,很平淡。
他只是说,当时的情况,就是觉得把雷埋在大路上不保险,看着那个小土包觉得日本军官可能会上去,就那么干了。
他没觉得自己是什么英雄,他觉得,那就是一个军人,在那个时候,应该做的一件事。
2014年,这位“地雷英雄”在成都的家中安然离世,享年93岁。
创作声明:本故事来源:《人民政协报》相关报道、《抗战胜利70周年特稿:一仗打下来自己成了英雄浑然不知》等公开新闻资料,并交叉参考了日本防卫厅战史室出版的《中国派遣军》相关记录,本文依据史料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历史故事,有些部分可能会在历史细节进行了合理推演。凡涉及推测性内容,均基于同时代的社会背景、文化习俗和相关史料进行合理构建,部分细节(如人物心理活动和部分对话)进行了文学性渲染和合理推演,有部分为艺术加工,如有表达的观点仅代表笔者个人理解,请理性阅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或与本文并无关联,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特此说明!谢谢!
热点资讯
- 《夏天只是一天》定档5月14日 “隐秘”之后李梦张颂文再合体
- 38年恩怨再燃!东亚杯国足与香港队爆发激烈恶性冲突
- 刘氏兄弟足球路为何越走越邪门
- 孤勇者还是真性情?高志凯有多敢讲!
- 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实操课程与咨询
- 小孩医保卡丢失不用慌!2025全国补办指南:步骤、政策全解析
- 指纹破译快人一步!三角洲行动指纹破译机制攻略
- 1/4决赛时间敲定!中国遇强敌!对手2核心重伤,郭士强遇三难
- 探秘斗式输送机:工业物料搬运的“隐形冠军”
- WTT大满贯赛: 单打签位公布! 国乒首轮2场内战, 中日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