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华国锋被任命代理总理后,登报成难题,毛主席一句话定夺:这事好办

点击次数:109 发布日期:2025-07-24 03:23

1975年12月中旬,周总理的病情已经变得不容乐观啊,之前他还能保持清醒,硬着头皮继续工作,可从那会儿起,他昏迷的时间逐步拉长,身体状况也越来越糟,满身插满了各种管子。

就算如此,周总理还是在清醒时抽空找身边的人交代一些重要的工作事项,想尽办法用自己的最后一点力气把善后事宜安排妥当。

有一回,华国锋等人跑到医院去看望,从周总理住院动手,华国锋已经去了不少次。除了平时的工作之外,华国锋也特别担心周总理的身体状况,在他们看来,只要周总理还在,大家心里才有底儿,工作上的事儿也会顺利一些。

那天,华国锋一看到周总理,心里就闹得沉甸甸的。由于长期折磨于病痛,周总理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见到华国锋,他甚至连开口说话的力气都快没了。

看到华国锋走过来,周总理还是拼尽全力,跟他讲了一些特别重要的事情。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去世,华国锋一进病房,发现里面的各类仪器都已经被搬走。病房里外哭声不断,大家心里都特别难过。

华国锋脸上的悲伤难掩,泪水流淌中,向周总理做了最后的告别。周总理一走,大家都在想一个事儿:接替他的人究竟会是谁?

其实在周总理住院的那会儿,他就已经在琢磨这个事儿了。早就知道自己身体不太给力,为了国家未来,他得考虑后面的人选。

后来,某些闹事的人来探望他,周总理曾经跟他们说过一些事,让他们帮忙配合邓小平把工作做好,可结果却让他挺失望的……

没多久,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处理周总理的丧事时又搞了一些小动作,比如说反动分子对悼词的内容不满意,一度想要去改动,但最后没能如愿。

紧接着,他们坚决反对由邓小平主持致辞的安排,不过在毛主席站台支持下,反对未能得逞。到头来,邓小平主持下,周总理的追悼会顺利举行,这对那些动荡分子来说,无疑是不好的预兆。

果然,不多久他们的猜测变成了现实,毛主席决定由华国锋来担任代总理。在那次政治局会议上,提议让华国锋当代总理的建议正式提出,很多人都觉得挺意外的。

毕竟他到中央来的时间不长,之前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地方上负责事务。

一到中央,华国锋的风格就很低调,平时主要是在国务院忙着处理事务。在政治局和其他重要会议上,他也给人一种沉默寡言的感觉。那会儿,许多委员对他都不太了解,甚至有人都忘了他到底负责哪个领域的工作。

其实,很少有人知道,毛主席这个决定可不是随意一时兴起的,恰恰相反,毛主席早就一直在盯着华国锋。从他在地方工作,到后来进入中央的表现,毛主席已经观察了他有二十多年了。

1954年,毛主席在湖南视察时,第一次遇见了华国锋。之前,华国锋写的关于三农问题的文章,已经让毛主席挺有印象。这次见面后,毛主席还专门和他聊了不少有关地方工作的事儿。

虽然是两人第一次见面,但华国锋给毛主席留下了挺好的印象,毛主席还曾评价过他:“老实厚道,关心群众,会调查研究,也能团结同志。”

之后,毛主席对华国锋特别关注,他身上的许多优点,让毛主席决定把他调到中央工作。华国锋是从基层跃升上来的干部,了解地方的情况,业务水平也很高。

到了中央以后,华国锋专心干活儿,谦虚低调,给不少人留下了挺好的印象。所以,不论是以前的老干部,还是后来提拔上来的新干部,大家都挺喜欢华国锋。

即使这样,关于华国锋担任代总理的事儿,还是有一些造反派表达了反对的态度。

毛主席很清楚,这样的安排可能会引起一些不同意见,所以他特意叫人逐个做了思想工作。李先念等人都表示支持华国锋,在他们的认可下,华国锋才正式担任了代总理的职位。

起初,部分激烈分子还有点想法,但知道华国锋的任命是毛主席亲自定的,即使心里不太认可,也只能放弃这些念头。

后来,毛主席又逐步安排了一些人事变动,比如让邓小平负责外事,陈锡联暂时接管了生病的叶剑英主持军委事务。在毛主席的精心安排下,大家都接受了这些任命,华国锋也正式开始主持政治局的工作。

不过那些有看法的人,并不会就此善罢甘休,他们只不过是暂时应了事,心里还想着再找机会闹腾,想要扭转一些局面。

华国锋担任代总理后,依然以政治局委员的身份负责日常事务,不过因为那些动荡分子的阻扰,搞得他在处理日常工作时遇到不少麻烦。

比如说,华国锋当上代总理后,原本应该第一时间在报纸上公布这个消息,可是这个事儿一直没有出现在刊登的内容里,直到后来他参加外事活动的时候,才在报纸上随意提了一下。

就算如此,媒体报道华国锋的时候,也没有像以往一样放出照片。除了这些事情以外,华国锋平常办事的时候,经常遇到各种阻碍,这让他一直承受着不少压力。

其实早些时候,华国锋曾有过放弃的念头,比如毛主席曾让他担任重要职位,华国锋就主动提出辞职。

那时候,毛主席没有责怪他,反而还赞赏他没有私心。这回,毛主席很清楚华国锋遇到的困难有多大,面对这样的局面,他也得出来撑一把了。

比方说,只要这个“代”字还在,有些人还是会抱着幻想。

当时有些动荡分子说:“代总理会见外国人不好登报”,意思就是说想让正式总理重新考虑一下。原本他们还以为自己还有希望,没想到毛主席一声令下,直接拍板了。

有人说:“这事挺简单,把那个‘代’字拿掉,就变成副主席、总理啦!”后来又打了个电话补充,说在副主席的前面再加上“第一”两个字。

用删掉一个字,再补上两字的办法,毛主席表达了对华国锋的坚决支持,那些动摇分子们也都没想到毛主席的立场会如此果断。

事成之后,毛主席特意叮嘱身边的人,要加强宣传华国锋同志的事迹,让更多的全国人民都知道他。紧接着,政治局的许多同志纷纷站出来挺华国锋,局面逐渐变得明朗起来。看到毛主席如此支持自己,华国锋也清楚责任变得更重了。

这次他不再拒绝,而是打起精神,带着毛主席的嘱托坚决往前走。事实也表明,毛主席没有看错人,毛主席一生用过不少人,每次都能证明他的眼光真是独到。

华国锋不仅仅是个忠厚老实的人,早年投身革命后,他长时间在敌后战斗,那地方离日伪势力的据点挺近的。

在山西那些据点之中,华国锋所在的地段最是危机四伏,每年都有不少干部在战斗中牺牲。就是在这样严峻的环境下,他依旧心无旁骛,扎扎实实地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他屡次敢于冒险深入敌后,去抓捕汉奸,也曾承受日军的威胁,在敌后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建设抗日根据地。这么多年来,经历了不少危险,华国锋总能把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

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华国锋变得特别冷静,那些危险的事情来袭时,他都能淡定应对,心理素质相当过硬。更令人佩服的是,华国锋学习能力特别强,不管是在湖南一带工作,还是进入中央机关,他总是不吝向身边的人请教,虚心学习,积极进取。

比如在跟周总理一起干活的时候,华国锋特别留意周总理他们平时处理事务的办法,经过长时间学习,他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虽说在中央的资历不算深,但处理关键问题的时候,完全不输给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同志。

正是凭借这些优点,毛主席才会选中华国锋接任总理的职位,还把他作为未来的接班人。华国锋很快就表现出了自己的本事,遇到一些人的挑衅时,他用温和的话语巧妙应对。

在政治局会议上,他每次发言都能直击核心,滴水不漏,搞得那些人根本没法找到可以利用的漏洞;在思想上,华国锋无疑是毛主席思想的传人,直到毛主席去世之前,他一直坚持按照毛主席的意志办事。

毛主席去世之后,华国锋依然按照毛主席留下的遗志来处理一些关键事项,无论什么时候,他都铭记着毛主席对自己的教导。

华国锋心里明白,要做好工作,必须搞好身边同志的团结,毕竟这是毛主席反复叮嘱过的事。

华国锋干得挺不错的,比如李先念等人在周总理去世后,因为身体原因之类的考虑,打算离开北京去外地。华国锋当了总理以后,经常找这些老同志聊聊一些重要的事,听听他们的看法。

在华国锋坚决的劝说下,李先念等人放弃了离开北京去外地的打算,依然留在了城里。之后,李先念等人在一些关键问题上,都为华国锋提供了挺大的帮助。

毛主席表态支持华国锋,再加上华国锋在办事效率和处理事务上的表现,让那些动摇分子的阴谋彻底破产了。其实,在周总理去世后,那些人原本打算让自己成为总理接班人,结果没想到这个位置最终由华国锋拿到了。

接着,毛主席还明确点名让华国锋做后备主力,这让那些人真是束手无策。华国锋一开展工作,信心满满,决心把这份责任担起来,他们制造的那些折腾都被一一平息,也没能对他造成什么影响。

或许从这个时候起,某些事情的结果就已经早早注定了。比起那些动荡分子,叶剑英等老一辈同志可是很懂毛主席的安排的,他们也照着毛主席的指示,在工作上积极配合华国锋,表现得挺配合的。

到了晚年,华国锋还时常怀念和叶帅他们一块儿共事的那些日子,他多次提到自己非常清楚在那一段时间里,自己应该把哪些事情做好。

华国锋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决支持中央,没想到毛主席也没料到的是,华国锋比他想象中的要出色得多。在毛主席去世后不久,华国锋在叶剑英等人的配合下,顺利解决了十年的动荡局面,让国家再次走上了稳定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