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关,本可成开国皇帝,却遭到侄子清算,妻子也另嫁他人
参考来源:《隋书》《资治通鉴》《北史》《隋唐嘉话》等史料部分章节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请理性阅读
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初九,河北承德喀喇河屯行宫内,一个男人安静地闭上了眼睛。他叫爱新觉罗·多尔衮,年仅39岁。
就在几天前,他还在古北口外狩猎,带着上千只猎鹰,声势浩大。
这个男人酷爱狩猎,每次出行都像皇帝出巡一样壮观。当时在北京的日本人曾经亲眼目睹过他的狩猎队伍,惊叹道:"带上很多大鹰,足有一千多只,实在是太多了。"
一次看似平常的坠马,竟然要了这个叱咤风云的摄政王的命。
消息传回北京城,13岁的顺治帝福临听到后,表面上悲痛欲绝。
他立即换上素服,亲自到东直门外五里地的地方迎接叔父的灵柩。
数九寒冬的天气,小皇帝和文武百官都要在寒风中等候。当灵柩抵达时,顺治帝当场跪拜三次,泪如雨下。
17天后,他追封多尔衮为"清成宗",谥号"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这个谥号长达16个字,在清朝历史上极其罕见。
但是,这一切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惊天的秘密。
【一】天降贵子,母死子孤
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十月二十五日,在建州左卫赫图阿拉城的一座王府里,传出了婴儿的啼哭声。这个孩子的出生,注定要改写历史。
这个孩子的母亲叫阿巴亥,乌拉纳喇氏,是乌拉部贝勒满泰的女儿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年仅12岁的她就嫁给了43岁的努尔哈赤。
虽然两人年龄相差31岁,但阿巴亥"貌美如花,颇有生机",而且聪明机敏,很快就获得了努尔哈赤的专宠。
努尔哈赤这个人,一生征战,性格粗犷,但偏偏对这个小媳妇百般呵护。
阿巴亥也不负所望,为努尔哈赤连续生下了三个儿子:老十二阿济格、老十四多尔衮、老十五多铎
努尔哈赤给这个第十四个儿子取名"多尔衮",在满语中意为"獾"。这种动物生性凶猛,善于挖掘,寓意深刻。
从这个名字就能看出,努尔哈赤对这个儿子寄予了厚望。
多尔衮从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他不仅相貌英俊,身材高大,而且头脑聪明,反应敏捷。
更重要的是,他天生就有一种领袖气质,走到哪里都能成为人群的焦点。
努尔哈赤越看这个儿子越喜欢,甚至有意把他培养成接班人
天命五年(1620年),年仅8岁的多尔衮就被努尔哈赤立为"和硕额真",成为参预国政的重要人物。这在满洲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当时的满洲还处在部落联盟阶段,大汗的权力并非至高无上,需要各部贝勒共同议政。能够参与议政的,都是些久经沙场的老将。
一个8岁的孩子能够跻身其中,足见努尔哈赤对他的重视。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在攻打宁远城时被明军的红夷大炮击伤,回来后身体每况愈下。
八月十一日,这位建州女真的一代枭雄终于走完了他68年的人生路程。
努尔哈赤死得很突然,来不及安排后事。
按照满洲的传统,应该由八旗旗主推举新的大汗。当时最有希望的候选人有三个:皇太极、代善和多尔衮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让多尔衮终生难忘的悲剧发生了。
努尔哈赤死后第二天,也就是八月十二日,以皇太极为首的诸王来到阿巴亥的住所,告诉她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努尔哈赤留有遗嘱,要她为先汗殉葬
《太祖武皇帝实录》记载:"诸王以帝遗言告后,后支吾不从"。当时的阿巴亥只有37岁,正值人生最美好的年华。
她有三个儿子需要照顾,面对突如其来的死亡威胁,她当然不愿意。
但是,皇太极等人态度坚决,不容置疑。在他们的再三逼迫下,阿巴亥最后的要求是希望诸贝勒善待她的三个儿子,特别是年幼的多尔衮和多铎。
辰时(早晨7-9点),阿巴亥穿上最华丽的衣服,戴上最珍贵的首饰,在一片哭声中自尽而死。
15岁的多尔衮眼睁睁地看着母亲死去,却无能为力。那一刻,他的心中除了悲伤,更多的是愤怒和不甘。
阿巴亥的死,让多尔衮失去了最大的政治支持者。
阿巴亥的三个儿子掌握着正黄旗和镶黄旗,这是努尔哈赤的直属部队,战斗力最强。如果阿巴亥不死,她完全可以利用这股力量为多尔衮争夺汗位。
但是,多尔衮太年轻了,他没有足够的实力与皇太极抗衡。最终,皇太极顺利继承了汗位,多尔衮只能屈居人下。
阿巴亥的死,不仅是多尔衮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打击,也让这个15岁的少年开始思考权力的真正含义。
【二】韬光养晦,步步为营
母亲的死让多尔衮一夜成长。他很快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这个残酷的政治游戏中,只有实力才是王道。
皇太极继位后,多尔衮表现得异常低调。
他主动向这个夺取汗位的八哥示好,在各种场合都表现出恭敬和顺从。
但是,多尔衮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他深知,在满洲这样的社会里,武功和战绩是立身之本
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机会。皇太极决定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多尔衮和15岁的弟弟多铎一起随军出征。
这是多尔衮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实战。二月初八日,多尔衮和多铎奉皇太极之令,以偏师出击,大获全胜,杀死古鲁台吉,俘获人畜1200余头。
这次胜利让多尔衮一战成名。三月初七,皇太极赐给多尔衮"墨尔根戴青"的称号,在满语中意为"聪明机警"。同时,多尔衮也被提升为镶白旗旗主。
从此,多尔衮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他几乎参与了后金(清朝)的所有重大军事行动。
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迎来了另一个重要机会。皇太极派他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
多尔衮在西拉朱尔格、托里图等地,巧妙地招降了林丹汗的妻子囊囊太后、苏泰太后及其子额哲。更重要的是,他在这次行动中获得了元朝的传国玉玺
这枚传国玉玺意义重大。它不仅是皇权的象征,更是统治正统性的重要证明。得到这枚玉玺,为皇太极后来称帝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正式称帝,改国号为清,改年号为崇德。多尔衮因为军功卓著,被封为和硕睿亲王。
崇德元年十二月,清军攻陷朝鲜南汉山城。次年正月,皇太极命多尔衮追击朝鲜王室,并限制"戢其军兵,无得杀戮"
朝鲜仁祖于正月三十投降。四月初五,多尔衮押送国王家属等182口报捷。
崇德三年(1638年),多尔衮被授予"奉命大将军"的称号,统兵入塞攻明。这是他第一次独立指挥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但是,多尔衮最辉煌的时刻还是在松锦之战中。崇德六年(1641年)到七年(1642年),明清两军在松山和锦州一带展开了决战。
多尔衮在这场战役中展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最终明军全线崩溃,主帅洪承畴被俘,明朝在辽东的最后一支主力军队被全歼。
松锦之战的胜利,让多尔衮的声望达到了顶峰。他不仅在军中有着极高的威望,在政治上也成为了皇太极最重要的助手。
但是,就在多尔衮春风得意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了。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九日,皇太极突然驾崩。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让整个盛京城陷入了震惊。皇太极年仅52岁,正值壮年,史书只记载了简单的四个字:"无疾而终"。
皇太极的死,让多尔衮看到了机会。经过十几年的隐忍和奋斗,他终于有了与皇位争夺的实力。
【三】入关定鼎,权倾天下
皇太极的突然去世,让清朝再次面临继承人危机。这一次,多尔衮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实力。
当时的政治格局是这样的:多尔衮和弟弟多铎掌握着正白旗和镶白旗,共有65个牛录(一牛录约300人),在八旗中实力最强
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掌握着正黄旗和镶黄旗,以及自己的正蓝旗,共有61个牛录,实力略逊于多尔衮。
但是,多尔衮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他没有皇太极儿子的血统优势。在满洲的传统观念中,皇位应该传给皇帝的儿子,而不是兄弟。
多尔衮是个聪明人,他深知硬抢皇位的风险。如果他强行登基,势必会引起豪格一派的激烈反抗,甚至可能导致内战。而一旦发生内战,受益的只会是明朝。
经过深思熟虑,多尔衮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他主动放弃了争夺皇位的机会,转而推举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为帝。
福临登基后,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被任命为摄政王。但是,济尔哈朗很快就发现,自己只是一个摆设,真正的权力都掌握在多尔衮手中。
顺治元年(1644年),多尔衮迎来了人生最重要的时刻。这一年,明朝内部发生了剧变。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攻陷了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身亡。
多尔衮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果断地做出了一个改变历史的决定:率领大军入关!
吴三桂的求援,给了多尔衮一个绝佳的借口。他以"为明朝复仇"的名义,率领十万大军开进了山海关。
在山海关外,多尔衮指挥了一场改变历史的战役。
他巧妙地利用了吴三桂的明军和自己的八旗军,对李自成的大顺军进行前后夹击。大顺军很快就败下阵来。
顺治元年十月,多尔衮率领清军开进了北京城。他迎立6岁的顺治帝入京,自己继续以摄政王的身份统治天下。
入关后的多尔衮,权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的待遇与皇帝几乎无异:俸禄是其他亲王的三倍,达到30000两;所戴之冠只比皇帝少1颗东珠;府第规制与皇宫相差无几。
顺治三年(1646年),多尔衮以调兵遣将需要为由,将皇帝的玺印都搬到自己府中收藏。从此,他不再向顺治帝行礼,一切礼仪排场直逼皇帝。
此时的多尔衮已经是清朝真正的统治者。他不仅控制了军队,还掌握了政务。
顺治元年七月,多尔衮宣布取消"三饷",即辽饷、剿饷和练饷,从而减轻了民众的负担。这一政策赢得了广泛的民心。
多尔衮还主持制定了包括《大清律》在内的各项制度,为清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他派兵南下,相继灭李自成、张献忠及南明政权,逐步确立了清朝对全中国的统治。
但是,多尔衮的身体状况却在这个时候开始出现问题。
他自称在松锦之战中劳累过度,元气大伤,得了怔忡之症、中风,还患有咯血症。入关后更是"机务日繁,疲于裁应,头昏目胀"。
顺治四年以后,多尔衮的风疾加重,跪拜不便。随着健康走下坡,他的身心烦躁,容易动怒。
但是,多尔衮似乎并没有意识到,真正的危险并不来自于他的身体....历史的发展也远比表面上看到的要复杂得多...
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已经摄政7年。这一年,他39岁,正值壮年,权势如日中天。
回顾这七年,多尔衮可以说是功勋卓著。
他率领清军入关,定鼎中原,为清朝开创了267年的江山基业。如果没有他的英明决策和卓越指挥,清朝很可能永远只是关外的一个小政权。
从实力上看,多尔衮完全有能力自立为帝。他手握重兵,威震四方,在军中和朝中都有着极高的威望。更重要的是,他的政治地位已经无限接近于皇帝。
顺治帝虽然名义上是皇帝,但实际上只是一个傀儡。朝中大小事务,无不经过多尔衮的决定。甚至连皇帝的印玺,都被他搬到了自己的府中。
虽然史书对此没有明确记载,但种种迹象表明,多尔衮与孝庄太后的关系也确实非同一般。
这一年,多尔衮还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他迎娶了来自朝鲜的义顺公主李爱淑。
义顺公主的到来,原本是一个政治联姻的产物。多尔衮的元妃博尔济吉特氏因病去世后,他派人前往朝鲜,要求朝鲜孝宗选派合适的女子作为他的继室。
朝鲜方面最终选中了宗室锦林君李恺胤的女儿李爱淑。李爱淑生于1635年,嫁给多尔衮时年仅15岁。朝鲜孝宗将她封为义顺公主,作为养女嫁给多尔衮。
义顺公主容貌秀美,性格温柔,深得多尔衮的宠爱。虽然这桩婚姻开始时带有政治色彩,但两人的感情很快就升温了。
从各种迹象来看,顺治七年应该是多尔衮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他不仅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还有了美满的家庭。按照常理,他应该会继续享受这种荣华富贵,甚至有可能在适当的时候自立为帝。
但是,命运却在这个时候给了他一个致命的打击。
十一月,多尔衮的身体开始出现问题。他经常感到头昏目胀,体力不支。为了调养身体,他决定到关外狩猎散心。
十二月初九日,多尔衮在狩猎时不慎坠马,膝盖受伤。随行的医生为他涂抹了凉膏,但伤势却不断恶化。当天晚上,多尔衮就在喀喇河屯行宫中病逝。
多尔衮的死,来得如此突然,如此意外。这个刚刚39岁的男人,正值人生的巅峰,却突然离开了人世。
消息传回北京,顺治帝的反应更是让人意外。他不仅没有表现出丝毫的高兴,反而显得异常悲痛。他立即下令为叔父举哀,并以皇帝的规格为他举行了葬礼。
但是,多尔衮的死,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风暴,还在后面。
【四】秋后算账,真相大白
顺治帝对多尔衮的哀荣,只持续了两个月。
顺治八年(1651年)正月,也就是多尔衮去世后仅仅一个月,朝廷的气氛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一些神秘的奏疏开始出现在顺治帝的案头。
这些奏疏的内容,都是揭发多尔衮生前的各种"罪状"。最让人震惊的是,这些奏疏的作者,都是多尔衮生前的亲信。
苏克萨哈,多尔衮生前最信任的大臣之一,此时却成了最主要的告发者。
他在奏疏中详细描述了多尔衮如何私藏御用龙袍,如何准备将这些龙袍放入棺椁中作为随葬品。
按照苏克萨哈的说法,多尔衮生前不仅僭越使用皇帝的服饰,还准备将这些东西带到阴间继续使用。这在当时被认为是"谋逆"的铁证。
除了苏克萨哈,多尔衮的另一个亲信詹岱也站出来告发。他揭发了多尔衮生前的种种"不法"行为,包括如何专权跋扈,如何目无君上。
二月,顺治帝正式下诏,宣布多尔衮的十四项大罪。这些罪名包括:
自称皇父摄政王,亲到皇宫内院;将皇帝印玺私藏于府中;府第规制僭越,与皇宫相似;
不向皇帝行礼,目无君上;私自决定军政大事,专权跋扈;逼死皇太极长子豪格;
强娶豪格的妻子;图谋篡位,蓄意谋反;结党营私,培植势力;残害忠良,排除异己等等。
顺治帝宣布,多尔衮"神人共愤",不仅要剥夺他的一切封号,还要对他进行最严厉的惩罚。
首先,多尔衮被从皇族族谱中除名,他的"成宗"庙号和"义皇帝"谥号被全部取消。
其次,多尔衮的家产被全部没收,他的妻妾被剥夺封号。
再次,多尔衮的养子多尔博被夺爵归宗,他唯一的女儿东莪被分配给信郡王多尼为奴。
最后,也是最残酷的,顺治帝下令掘开多尔衮的墓穴。
据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在《鞑靼战纪》中记载:
"顺治帝福临命令毁掉阿玛王(多尔衮)华丽的陵墓,他们把尸体挖出来,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后砍掉脑袋,暴尸示众,他的雄伟壮丽的陵墓化为尘土。"
虽然这个记录的真实性存在争议,但多尔衮的墓确实被毁是事实。他的陵墓被完全摧毁,墓中的随葬品被没收。
这种待遇,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即使是那些真正的叛臣,死后也很少遭到如此严厉的对待。
顺治帝的报复并没有就此结束。他还对多尔衮的支持者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
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首当其冲。他被指控"图谋不轨",企图为多尔衮报仇。经过审讯后,阿济格被赐死。
多尔衮的其他支持者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惩罚。有些被处死,有些被流放,有些被革职查办。朝廷内外人人自危。
通过这场大清洗,顺治帝彻底清除了多尔衮的政治影响,确保了自己的皇权不受挑战。
但是,在这场政治斗争中,最可怜的还是那些无辜的女人,特别是义顺公主。
【五】红颜薄命,被迫改嫁
义顺公主李爱淑,这个刚刚嫁给多尔衮七个月的朝鲜女子,突然发现自己成了寡妇。更糟糕的是,她的丈夫还被定为"大逆不道"的罪人。
按照当时的规定,罪人的家属都要受到牵连。
义顺公主虽然是外国人,但也不能幸免。她被剥夺了原来的封号,降为普通的宗室女。
更让义顺公主痛苦的是,她被迫改嫁给了端重亲王博洛。
博洛是努尔哈赤的孙子,多尔衮的侄子。他在多尔衮摄政期间,一直是多尔衮的重要支持者。
多尔衮死后,为了安抚博洛,也为了防止义顺公主成为多尔衮旧部的政治象征,顺治帝做出了这个安排。
义顺公主对这桩婚姻非常抗拒。她深爱着多尔衮,不愿意嫁给别人。但是,她没有选择的权利。在政治的巨大压力下,她只能屈服。
1651年,义顺公主嫁给了博洛。这个时候,她只有16岁,正是花样年华。但是,她的眼中已经没有了光芒,整个人都显得非常憔悴。
博洛虽然对义顺公主很好,但义顺公主的心却不在这里。她经常一个人坐在窗前,望着远方发呆。有时候,她会轻声念叨多尔衮的名字。
但是,义顺公主的苦难并没有结束。1652年,博洛突然病死。年仅17岁的义顺公主再次成为寡妇。
这时,义顺公主已经完全绝望了。她觉得自己是个不祥之人,带给谁都是厄运。她不再说话,也不再笑,整天都沉浸在悲伤之中。
这时,义顺公主的父亲锦林君李恺胤向清廷提出请求,希望能让女儿回到朝鲜。他说,女儿在清朝遭受了太多的痛苦,希望能让她回到故乡静养。
清廷经过考虑,同意了这个请求。1653年,义顺公主终于结束了在清朝的不幸遭遇,回到了故乡朝鲜。
但是,义顺公主的心中已经留下了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痕。
回到朝鲜后,义顺公主再也没有结婚。她把自己关在深宫中,整日以泪洗面。她经常对侍女说,她的心还在那个叫多尔衮的男人身边,永远不会改变。
1662年,义顺公主在朝鲜病逝,年仅27岁。据说,她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着多尔衮的名字。
【六】历史沉思,英雄末路
多尔衮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从功绩上看,多尔衮对清朝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率领清军入关,定鼎中原,为清朝开创了267年的江山基业。他主持制定了各项制度,为清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没有多尔衮,就没有清朝的统一天下。他是清朝真正的开国功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
但是,在专制制度下,这些功绩都变得微不足道。顺治帝关心的不是多尔衮的功劳,而是他的威胁。
顺治帝之所以如此仇恨多尔衮,除了政治原因外,还有深层的心理因素。
多尔衮在担任摄政王期间,对年幼的顺治帝管教很严。
他为顺治帝请了满汉老师,要求他接受严格的教育。但在这个过程中,多尔衮忽略了君臣关系,总是以长辈的身份教训顺治帝。
这让接受过汉文化教育的顺治帝非常反感。在他看来,多尔衮虽然是叔父,但毕竟是臣子,不应该用这种态度对待皇帝。
多尔衮的存在,让顺治帝感到了巨大的威胁。虽然多尔衮没有直接夺位,但他的权力已经无限接近于皇帝。
义顺公主的遭遇,则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的卑微。她作为一个女人,没有任何自主权,只能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她的幸福,完全取决于政治的需要。
多尔衮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权力能给人带来什么,又会让人失去什么。
多尔衮拥有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权力,但最终却因为这种权力而丧命。他的权力越大,威胁到皇权的可能性就越大,也就越容易成为被清除的对象。
在专制社会里,太过出色的人往往不会有好下场。多尔衮的悲剧,正是这个道理的诠释。
亲情在权力面前的分量。多尔衮和顺治帝是叔侄关系,按理说应该是一家人。但在皇权面前,这种亲情显得如此脆弱。
顺治帝可以毫不犹豫地清算自己的叔父,这说明在封建社会里,权力高于一切,包括亲情。
爱情在政治的漩涡中能否存在。多尔衮和义顺公主的爱情,本来是一段佳话。但在政治的影响下,这段爱情最终成为了悲剧。义顺公主被迫嫁给别人,这种痛苦是常人无法承受的。
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才为多尔衮平反,恢复了他的睿亲王封号,并为他修复了陵墓。乾隆帝评价他"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这迟来的平反,虽然还了多尔衮一个公道,但却无法改变他已经遭受的一切屈辱。更无法抚平义顺公主心中的创伤。
多尔衮的一生,像一颗流星,短暂而璀璨。他在历史的天空中划过,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功绩,永远不会被遗忘。他的悲剧,也永远值得我们反思。
在这个时代,重读多尔衮的故事,或许能让我们对权力、对人性、对历史有更深刻的理解。
权力是把双刃剑,它既能成就人,也能毁灭人。只有那些能够正确认识权力、合理运用权力的人,才能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正面的印记。
历史不会重演,但历史的教训却是永恒的。愿我们都能从多尔衮的故事中汲取智慧,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明智,更加从容。
史实说明
本文基于真实史料创作,主要史实如下:
多尔衮生于1612年11月17日,死于1650年12月31日
其母阿巴亥于1626年8月12日(努尔哈赤死后次日)被逼殉葬,时年37岁
多尔衮死后17天被追封为"清成宗",两个月后于1651年2月被剥夺封号
义顺公主李爱淑确有其人,1635年生,1650年嫁给多尔衮,多尔衮死后改嫁端重亲王博洛,1652年博洛死后回朝鲜,1662年病逝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为多尔衮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
历史的真相,永远值得我们去探寻和思考。
热点资讯
- 《夏天只是一天》定档5月14日 “隐秘”之后李梦张颂文再合体
- 指纹破译快人一步!三角洲行动指纹破译机制攻略
- WTT大满贯赛: 单打签位公布! 国乒首轮2场内战, 中日名
- Shams:罗林斯已同意以3年1200万回归雄鹿
- 泰山队客战大连英博 韩鹏携王大雷出席赛前发布会
- 谁会购买中国的航母?巴基斯坦财力不足,沙特和俄罗斯有意向吗?
- Scott: 绿军领跑利拉德争夺战双方将很快碰面, 塔图姆每
- 极狐汽车: 逐梦航天科普, 共赴星辰之约
- 尤莉尤拉崛起密码:百元国货如何靠“柳草提取物”征服学生党?
- 8岁小女孩尹潇楠失踪,父母心如刀绞,盼奇迹重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