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5T依赖俄制发动机,国产技术短板,两大难题待破局
每次看到“飞鲨”歼-15从航母甲板上呼啸而起,那股劲儿,真让人心里头热乎乎的。这是我们的王牌,是航母的刀尖,是我们走向深蓝的底气。
可是,你知道吗?
就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在我们为它每一次起飞欢呼的时候,这位威风凛凛的“海上霸主”,其实正经历着一些不大不小的“烦恼”。
有些事儿,看着挺别扭,甚至有点尴尬。
这些烦恼究竟是啥?我们威武的飞鲨,为什么会感觉自己有点“伸不直腿”?
这背后,藏着不少故事。
先说说甲板上的事。航母甲板,那真是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每一寸空间,都要算计着用。可咱们的歼-15在甲板上做一些日常维护,就有点“奢侈”。
它的检修口,还有充电用的电源接口,都设计在飞机屁股后头。
这会怎么样?
一架飞机要检修,就必须把整个机身都老老实实停在甲板的作业区里,完完整整地停进去。机尾不能像美军的飞机那样,潇洒地悬在甲板外面,节约空间。
这感觉就像啥呢?就像你家车库特别小,你只想打开引擎盖检查一下,却非要把整辆车一厘米不差地全开进去,车屁股还不能露在门外头。
你说憋屈不?
在本来就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的甲板上,一架飞机多占一点,一排飞机就多占一大片。这直接影响了能停放的飞机数量,也拖慢了整个机群的出动速度。
这还只是“停车”的烦恼。
起飞前的准备工作,飞鲨也有个麻烦事。
为了在航母上省地方,舰载机的机翼都能折起来。但歼-15折叠机翼的方式,有点特别。它的折叠线,位置比较靠里,靠近机身。
这么一折,外侧那六个挂导弹、炸弹的架子,就直接翻到机翼上边去了,朝向天空。
这就意味着,你想给飞机挂弹,对不起,请先把机翼完全展开。
你想象一下那个场景,甲板上本来就乱糟糟,一架歼-15要挂弹,得先“哗啦”一下,把翅膀完全伸开,占一大片地方,地勤人员才能围上去干活。干完活,再“哗啦”一下,把翅膀收起来。
多慢,多占地方。
不像别的舰载机,能在机翼半折叠的状态下就完成挂弹和加油,手脚利索得多。
为什么?
为什么我们的王牌,会有这些看起来不那么“聪明”的设计?是设计师没考虑到吗?
这事儿,还真不能怪设计师。
得从根儿上说起,得聊聊飞鲨的“身世”。
歼-15不是一张白纸画出来的原生舰载机。它的“老祖宗”,是著名的苏-27,一架彻头彻尾的陆基战斗机。我们是从乌克兰买来了苏-27的舰载验证机T-10K-3,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把一架为陆地机场设计的飞机,改成要在海上航母那巴掌大的地方起降,这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陆地机场跑道又长又宽,随便你怎么折腾。可航母呢?降落不是飘下去,是“砸”下去,靠一根绳子给你拽住。那冲击力,大得吓人。
所以,机身结构、起落架,所有承重的地方,都得拼命加固。
这一加固,飞机的体重就蹭蹭往上涨。
一架飞机胖了,对飞控、对发动机的要求,全都得跟着变。
而像检修口的位置、机翼怎么折叠这些东西,在苏-27最初的设计图纸上就已经定死了,它们是整个飞机结构的一部分。你想改?等于把飞机拆了重新造一遍,那还不如设计一架新飞机呢。
这种“半路出家”的改造,注定了它身上会带着一些“陆基血统”的先天印记。这些“烦恼”,是它出生时就刻在骨子里的,没法彻底抹掉。
说到这,另一个更让大家揪心的问题就来了。
发动机。
很多人都在问,我们的歼-15T,怎么还在用俄罗斯的AL-31F3发动机?是不是我们的国产发动机不行?
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
坦白说,这事儿,更多的是一种“谨慎”,而不是“无能”。
国产的涡扇-10H“太行”发动机,性能上早就可以满足要求了。但要把它装上舰载机,让它在茫茫大海上稳定工作,那要过的关,简直是炼狱级别的。
首先,就是大海独特的“见面礼”——盐雾。
海上那空气,又湿又咸。你感觉是海风拂面,对发动机来说,那就是24小时不间断的“盐汽水桑拿”。金属叶片、燃烧室、外部的管线,都在被玩命地腐蚀。这对材料科学、对防腐涂层的要求,高到了一个变态的程度。
陆地上用得好好的,到了海上可能没几天就一身锈。
其次,是“心跳”的考验。
航母起飞,特别是滑跃起飞,飞机冲向甲板尽头那一瞬间,需要发动机在极短时间里,爆发出稳定、可靠、不打折扣的最大推力。复飞的时候,飞机没钩住拦阻索,要立刻拉起来,那更是生死一线,全靠发动机瞬间给力。
这对发动机的控制系统要求极高,推力给早了、给晚了、给抖了,后果不堪设想。这种“秒级响应”的精准控制,必须经过千锤百炼,容不得一点闪失。
最后,是“耐力”的考验。
一艘航母出海,就是好几个月。飞机和发动机也得跟着在海上漂。你总不能三天两头就出毛病,等着岸上送零件吧?所以,舰载发动机的可靠性、寿命、维修的方便程度,都比陆地上的要求苛刻得多。
必须证明它能在真实的海上部署周期里,像老黄牛一样皮实耐用,才能让人放心地大规模换装。
所以,我们现在继续用技术成熟、库存充足的俄制发动机,是一种非常稳妥和聪明的选择。先把战斗力稳住,让飞行员有飞机用、有飞机练。同时,让咱们自己的“中国心”在试验场上,把所有可能遇到的坑,一个一个都踩平了,再风风光光地装上去。
这叫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说到这,你可能觉得,只要解决了上面所有问题,给歼-15换上最完美的“中国心”,它就能天下无敌了吧?
其实,还有一个更大的“天花板”,在等着它。
这个天花板,不在飞机本身。
在它脚下的航母。
我们现在的辽宁号和山东号,都用的是滑跃起飞。就是一个翘起来的甲板,飞机靠自己的力量冲上去,像滑雪运动员一样一跃而起。
这种方式,极大地限制了歼-15的最大起飞重量。
这就带来一个非常现实的取舍问题。
你想飞得远,就得多带油。油带多了,飞机就重,那对不起,你就得少带点导弹。
你想火力猛,挂满重型反舰导弹。那对不起,你就得少带点油,只能在航母周边转悠。
“满油”和“满弹”,你只能选一个。
这直接削弱了它最远的攻击距离和一次能投送的火力。就像一个武林高手,内力深厚,兵器也锋利,但被限制了只能在三米见方内腾挪,一身武功根本施展不开。
而美军的航母用的是弹射起飞。那就像一个巨人,在后头猛地推你一把,管你多重,都给你“扔”出去。他们的F/A-18,可以接近最大重量起飞,满油满弹,想去哪去哪,想打谁打谁。
这就是平台带来的根本性差距。
所以,歼-15的这些“尴尬”和“烦恼”,听起来好像都是缺点。
但换个角度看,这恰恰是中国航母事业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正是因为把歼-15这种“半路出家”的飞机彻底吃透了,摸清了它所有的优点和缺点,才无比清楚地知道,一架真正的、从零开始设计的原生舰载机,应该是什么样子。
它身上的每一点“不完美”,都为未来的“完美”,标注了最清晰的方向。
飞鲨的烦恼,正是我们迈向更深邃蓝海的起点。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热点资讯
- 《夏天只是一天》定档5月14日 “隐秘”之后李梦张颂文再合体
- 指纹破译快人一步!三角洲行动指纹破译机制攻略
- WTT大满贯赛: 单打签位公布! 国乒首轮2场内战, 中日名
- Shams:罗林斯已同意以3年1200万回归雄鹿
- 泰山队客战大连英博 韩鹏携王大雷出席赛前发布会
- 谁会购买中国的航母?巴基斯坦财力不足,沙特和俄罗斯有意向吗?
- Scott: 绿军领跑利拉德争夺战双方将很快碰面, 塔图姆每
- 极狐汽车: 逐梦航天科普, 共赴星辰之约
- 尤莉尤拉崛起密码:百元国货如何靠“柳草提取物”征服学生党?
- 8岁小女孩尹潇楠失踪,父母心如刀绞,盼奇迹重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