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博物馆公开征集VR大空间项目, 围绕地球科学、地质及古生物等主题
近日,中国地质博物馆发布关于公开征集VR大空间项目的公告。
该项目聚焦于地球科学、地质及古生物等主题的VR大空间项目合作,预计实施时间为2025年7月至10月,期间可根据项目运行效果经双方协商后延长,但最长不超过一年。
此次征集的目标十分明确,合作方需提供技术稳定、内容优质的VR项目,且项目需能够适配博物馆的三层中厅(面积约200㎡)或地球剧场(面积约60㎡)的空间。合作模式将采用收入分成的方式,以确保各方在项目运营中能够获得合理的经济收益。
在合作方的资质要求方面,项目运营单位必须是在中国境内合法成立,并具备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同时,该单位还需具备VR大空间项目的开发、集成或成熟项目运营的经验与能力。
此次征集的重要标准包括项目的科技含量高和互动体验感强。博物馆希望通过VR技术的应用,生动地展现地球科学、地质及古生物等主题的文化内涵,让青少年观众在参与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乐趣。此外,项目还需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以确保其在市场上的认可度与可持续性。
此前,成都自然博物馆也发布了关于公开征集科普数字影院影片(LBE大空间)的公告。其中针对LBE大空间,可提供面积约522㎡,配备空调、新风系统及稳定网络,可利用VR、MR技术推出虚拟现实体验互动项目,最多容纳约40名观众同时体验。
近年来,传统博物馆在展览方式上进行了创新探索,尝试将数字科技与文化相交融。通过VR技术展示博物馆中的静态展品,已成为推动博物馆行业变革与进步的重要手段。
例如,南京博物院将于7月10日正式开放以明代中文版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为主题的VR展览,采用720°全景沉浸式体验;故宫博物院的“V故宫”项目提供了沉浸式虚拟体验,让观众能够在线探索紫禁城的历史与文化。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的沧海云帆AR元宇宙特别体验则深度融合了“文物”知识与数字技术,让观众在穿戴上高科技装备后,能够与“郑和船队一起出海”,亲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
沉浸式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重构观众与文物的认知关系。它将抽象的历史故事与研究过程具象化为可量化的操作,让观众在VR、AR、XR的具身体验中直观理解文物要素以及历史考古过程,从而大大增加观众的知识留存率。
同时,沉浸式技术的赋能还打破了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单向性,将观众的互动性行为转化为数据,并通过博物馆的智慧化管理形成“数据反馈-行为优化”的闭环。这一闭环将观众从被动接收者转变为文化生产的协同参与者,形成了“实践性学习”的新范式。
注: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热点资讯
- 娱乐圈镜头下4位清瘦男星,粉丝呼吁多吃点饭,保持健康状态
- 月球下的人, 听着月球上的声音~
- 中国科学家找到参与哺乳动物再生的首个分子开关
- “火车夫妻沉浸式吵架,观众竟成最大输家”
- 伊朗导弹撕开以色列防空网,单日突防创下16%,5个军事基地被
- CBA直播平台全攻略:央视、腾讯、B站哪家强?
- 书友推荐《我家将军系红妆》高分场景点击阅读等你来发现!
- 聚乙烯hdpe土工膜
- 从渣叔量入为出到斯洛特豪掷千金, 利物浦在转会投入上也搞双标
- 小说:穿越2009带黑粉系统,叶初虐遍NBA,众星甘拜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