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外卖“烧钱”背后:半年吸纳23万新员工,亏损能否换来未来?
如果说今年中国互联网最热闹的赛道是哪一条,那一定绕不开外卖。可谁又能想到,曾经以电商物流著称的京东,如今在外卖领域也玩得风生水起——不仅新业务收入飙升至139亿元,还一口气招了23万“兄弟”,全职骑手队伍突破15万人。然而,这场看似声势浩大的进攻,却伴随着148亿元的经营亏损。这到底是豪赌未来,还是在重蹈行业补贴大战的覆辙?
先别急着下结论,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今年2月。当时京东高调宣布杀入外卖市场,不少人还在疑惑:这个已经被两大巨头牢牢占据、价格战打得硝烟四起的江湖,还容得下第三家吗?但数据显示,仅二季度,京东新业务(以外卖为主)收入同比暴涨199%,日单量峰值达到2500万单。平台上品质商家超过150万家,全职骑手人数也创下历史纪录。
这样的成绩固然亮眼,但背后的代价同样不小。仅二季度营销开支就高达270亿元,同比增加127.6%。这些钱花到哪里去了?答案很简单——拉用户、抢流量、补贴商户和骑手。“规模效率带动履约效率提升”,这是CEO许冉对投资者描绘的新蓝图。他强调,现在每单盈利正在逐步改善,更重要的是要有耐心,“不是做一个月两个月,而是要做5年10年甚至20年。”
不过现实远比理想骨感。从财报来看,虽然核心零售和物流业务依旧强劲(零售营收3101亿,同比增长20.6%;物流营收516亿,同比增长16.6%),但现金流却出现了明显压力。自由现金流较去年同期锐减55%,12个月滚动自由现金流更是缩水八成多。一边拼命扩张,一边“失血”严重,这让不少投资者开始担忧:等国补、大促红利消退后,会不会继续加码补贴,从而进一步冲击利润底线?
再看用工端的数据。截至2025年中期,包括兼职与实习生在内,整个京东生态系统人员总数已接近90万人,比去年底净增23万人。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半年里,每天都有1200多名新人加入。如果将人力资源总支出1360亿元平摊下来,每位员工平均分到的钱足够买辆不错的小轿车。但问题来了,这么庞大的队伍,在当前激烈竞争环境下,到底能不能养活好,又如何保障他们持续创造价值?
除了国内鏖战正酣,京东还没忘记全球化布局。今年8月刚刚完成对香港佳宝超市的收购,并成立创新零售-佳宝事业部;与此同时,又斥资22亿欧元试图拿下德国消费电子龙头CECONOMY。如果交易顺利落地,将刷新中国电商企业出海欧洲最大金额纪录。不难发现,无论线上线下、本土海外,只要有机会壮大版图,刘强东都愿意尝试。
从科学管理角度分析,大规模扩张往往考验企业内部运营系统是否健壮,以及资源配置能力是否灵活。在传统经济学理论中,“烧钱换市场”的打法并非长久之计,更关键的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优化,实现成本下降与体验提升之间的良性循环。例如智能配送路线规划、大数据驱动精准营销等,都可以有效提高履约效率,让每一分钱花得更值。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也许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以后点外卖会不会更便宜、更快?”研究表明,当市场竞争充分时,新玩家加入确实能够推动整体服务质量提升,同时倒逼老牌巨头加速改革。但长期来看,如果没有形成独特优势或健康盈利模式,一味靠补贴维持繁荣,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那么,下一个五年,中国人的晚餐桌上究竟会发生怎样变化?这场资本与科技交织的大戏仍未落幕。而那些奔波于城市街巷中的15万全职骑手们,也许正是见证这段变革历史最鲜活的一群人。他们用汗水丈量着平台野心,也提醒我们——任何一次商业浪潮,都离不开无数个体努力汇聚成河。
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点资讯
- 张予曦毕雯珺同框引热议:颜值组合谁不爱?
- 娱乐圈镜头下4位清瘦男星,粉丝呼吁多吃点饭,保持健康状态
- 中国科学家找到参与哺乳动物再生的首个分子开关
- “库存压力的猫变了!网友发现背后的大秘密”
- 防弹盾牌透射比分析
- 主文件表损坏怎么办?数据恢复全流程解析
- 树叶粉碎机的核心功能和特点
- 时光从不败美人!王祖贤温哥华近照曝光,全黑LOOK气场全开,
- 月球下的人, 听着月球上的声音~
- 杨洋新角色韩立引期待,演技细腻获好评,努力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