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澳大利亚杨兰兰事件的详情是什么?

点击次数:159 发布日期:2025-08-13 18:16

最近在澳大利亚发生的一起车祸,这事儿竟然在遥远的中国引起了轩然大波,消息满天飞,大家都在议论纷纷:杨小姐到底是个啥人?她到底是不是“天龙人”啊?

这事儿其实挺简单的,就是杨小姐开车出了点问题,发生了交通事故。没啥特别的,也没有传说中的“天龙人”背景,纯粹是一次普通的路上磕碰。各种传言倒是挺热闹的,但实际情况就是这么一回事。

大概从8月8日左右开始,网上传出一段聊天记录,内容大致是说悉尼发生了一起车祸,女司机当场拒绝接受血液酒精检测,登上法庭后全程保持沉默。最终,法庭开出了7000多万澳元的保释金,折合近四亿人民币,很快就到账了。法庭核查女司机的存款时,发现竟然有2700亿澳元,折合约1.35万亿人民币。

就这么传开了,说这个中国女孩开着一辆定制的劳斯莱斯,身价竟然达到万亿的传言,也就这么流传开来了。

这个消息一传开,刚好戳中了咱们中国人的痛点:国内一个月挣几千块,拿个3600的幼儿补贴都觉得挺高兴的。而那个00后女生在澳大利亚,居然有这么多钱,是怎么搞到的?是不是贪官的后代?是不是偷咱们的钱,出去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让人觉得怪怪的是,经过网友们拼尽全力查找,竟然一点这个姑娘的真实身份都没有露出来。除了似乎她有辆豪车、住着豪宅,还有个叫lanlan yang的名字外,别的信息一概找不着。于是大家越发愤怒了,难不成她真是传说中的天龙人?

有人在传,说她可能是某个家族的成员,负责澳大利亚铁矿石配额这块的生意。

到底事情的真相是啥呢?我们不妨看看澳大利亚的媒体报道,浏览之后就会发现,和中文网上传的消息比起来,差得还远呢。

撞车的事情还真是确凿无疑,不过那些关于保释金和存款的说法,实际上都是假的。

事情是在7月26日凌晨3点半左右发生的,yang的劳斯莱斯和一辆奔驰车相撞,搞得奔驰车的司机受伤。由于yang拒绝做酒精测试,所以被带到警察局。之后,yang被保释,等着8月15日去开庭。

各家媒体的报道就这么点,但无论是哪家,都没有提到那7000万的保释金和2700亿澳元的余额。媒体只说如果被判有罪,可能会被罚款超过100万美元。很明显,制造谣言的可不是澳大利亚游媒,而是中文网上的人。

其实,看得懂点常识的人,一看到7000万澳元的保释金和1.35万亿的存款,就知道这真是离谱得太远了。

就算把事情说得天花乱坠,杨犯的事情也不过是一次交通事故加上拒绝配合酒精检测而已,怎么可能要7000万澳币的保释金?要知道,像杀人这种大罪,500万的保释金都算高了。如果法庭真开出7000万澳币的保释金,那就明显违背了罪罚相当的原则。

更重要的是,哪个有钱的主会把上万亿人民币的巨款都放在自己一个银行账户里呢?

或者说,哪家银行能装得下这么巨额的存款呢?

咱们不妨看看澳大利亚最大的联邦银行,总存款才不过4000亿澳元,怎么可能一个人就挤进来存了2700亿澳元?这简直讲不过去吧,不符合银行的风险控制机制好吗?要是真让这个yang把钱转走,那这银行立马都得完蛋。

要知道啊,就算是富豪榜上的那些人,哪怕他们的身价说是千亿美元级别,实际上大部分其实都是股票、基金、信托和房产啥的估值,真正要他们拿出现金来,能有几多少钱?说白了,很多时候他们手里能变现的还没这些数字多呢。

你还记得马斯克买下推特那事吗?

当初,马斯克可是全球首富,身家达到了3000亿美元,可是在用400多亿美元买下推特的时候,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最终只好用自己价值210亿美元的特斯拉股份做抵押,去贷款融资,再加上摩根士丹利等银行的一连串债务融资,才勉强凑到了钱。

一般情况下,有钱人的现金余额不会超过整体资产的10%,剩下的钱通常由专业团队,比如家族办公室,进行管理和增值,绝不会把所有的钱都放在余额账户里。意思是说,要是真有2700亿澳元的现金在yang的账户里,那他的资产至少也得突破2.7万亿澳元了。

澳大利亚一年的GDP大约在2.6万亿澳元左右。

这样有钱的家伙,你以为在澳大利亚能低调点吗?别天真了,基本不可能。

普通人可能都不知道,银行怎么可能不知道呢?这么大一笔资金,分分钟就会触发反洗钱的预警,一旦澳大利亚政府查到,你以为yang还能真把这笔钱给保住吗?

你瞧瞧国外一些中国富豪的下场吧,赵长鹏被罚了72.16亿美元,王雁平被没收了28亿美元,简雯的比特币价值也被没收了34亿英镑,还有曲乃杰,法国的9个葡萄酒酒庄都被追缴,还被罚了100万欧元。

你说覃辉厉害不厉害呢?到底有没有背景?一到美国,不也是被美国人拿“家暴”这个借口,直接没收了17亿美元吗?

另外嘛,关于那传说中阳家跟铁矿石配额生意有关的传闻,也经不起仔细琢磨。

网上传的说法是,yang负责把矿山卖给一些中国公司,每年在西澳开个会来分配配额,这一赚的钱都从中剩下来。这些配额经过层层转手,最终到了民营企业的手里。

这说法听起来挺玄乎,很多人对铁矿石生意到底怎么运转不了解,就全信了。

要不然,大家可以去看看6月15日工作室在公众号发的那篇《铁矿石之战》,就知道这纯粹是在造谣。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你看那篇文章里说的那些内容都不靠谱,完全就是在胡乱猜测。

要说开始,澳大利亚的矿山里多半是家庭作坊没错,不过要强调的是,这些家族里边,没有一个是华人家族。

澳大利亚的铁矿公司一般都会在中国设个代理点,就像区域代理一样,和中国的企业签好合同之后,铁矿直接从澳大利亚装船,送到上海或者秦皇岛卸货,省事得很。至于中国企业,怎么可能跑到澳大利亚去开“配额会议”呢?

另外,咱们中国在历史上确实有过铁矿石进口配额这个事儿,不过早在2013年,商务部就下发了《关于铁矿石和氧化铝自动进口许可证实行网上申领的通知》,只要符合条件,想进口铁矿石,直接在网上申请就行了。

近几年又引入了报告制度,主要是为了管理得更方便点,但跟配额并没有直接关系。

就算退一步说,假如杨靠倒卖铁矿石配额真能发了财,那也未必能赚到1.35万亿人民币吧。

咱们来算算看,打个比方。

到了2024年,中国进口澳大利亚铁矿石达到7.43亿吨,进口总额是5649亿元人民币。这么庞大的买卖,不可能全都由一个家族一手包办(假如说yang是二代三代吧,那国内也不止一个二代三代吧?)她能拿到10%的配额已经很不错了,大约就是一年500亿左右的生意额。

不过,说实话,这里面的利润多少还真不好讲,拿10%来算基本不现实,因为国内钢铁厂的利润普遍都低于这个比例。即便如此,为了好算数,我们就按10%这么估算吧,要赚到1.35万亿人民币的话,得花上大概二百七十年的时间。

这还只是个理想估算,得注意的是,中国其实是从1985年开始大量进口铁矿石的,可真正的进口高峰,差不多是在2003年,那会儿中国进口量超过了日本,之后才开始搞长协谈判。而且,也不能保证每年都能赚50亿那么多。

要是说 yang 真靠倒卖配额能赚到1.35万亿人民币,这事儿确实挺匪夷所思的。毕竟,这么短短20几年,就能凑够相当于挣了270年收入的钱?这逻辑听着挺扯的。就算真把这笔钱搞到了,那也没必要就放银行卡里等着通货膨胀把钱吃掉吧?不如投资个矿山啥的,期待升值,至少还能变现点价值。这么想啊,要是有这么大的利润,怎么会不想把资产转移到更有升值潜力的地方?

所以,事情大致就能说清楚了,yang确实有钱,出车祸这事儿也算是真的,但那7000万澳币的保释金和2700亿澳币的余额,就完全是胡扯淡了。

最简单的道理啊,要是yang真是“天龙人”,面对那么多声讨的舆论,难不成还压不住么?

现在这事闹得挺凶的嘛,看来yang的本事也就那么回事儿啦。

咱们来捋一捋近期一连串的舆情事儿,事一出来,很快就会有人有组织地散布谣言,比方说谣传武大诬陷案中肖同学的父亲是武汉的区长(要是真的当区长,事情早就圆满解决了嘛),没多久又传说他爷爷是东风的董事长。

就是说嘛,就算你只是在路边卖煎饼的,只要一上了热搜,马上就会有人说你妈或你爸是啥高官或者大款。那些别有用心的人,还学会用公安局那种蓝底白字通报的模式来制造和散布谣言,这样一来,谣言的传播速度更快,也更容易让人信以为真。

这种在舆论发酵的阶段里揉入假消息的方法,真的是能轻松把舆情引偏,把焦点偏离原本,把矛头指向体制、政府和国家。这样一来,就能达到操控舆论、认知战的效果,削弱公众的信任,还能激起社会上的各种矛盾。

如今正处于中美较量的紧要关头,大家都得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推动国家向前迈进。那些制造谣言的人,其目的其实很明显吧。

在8月6日举办的第十三届互联网安全大会上,红衣教主周鸿祎对台湾的网军发表了看法:水平嘛,大致算是中等偏低,唯一还算不错的地方就是挺勤奋。

目前看来,情况确实如此。这种“真假掺杂”的谣言其实没啥难度,只要动动脑子就能识破,可偏偏因为国内有人信,导致这种“水平不高”的谣言经常会达到很不错的效果。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段时间各种舆论风波特别频繁?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热闹得很。

随着南京照相馆电影的火热播出、阅兵临近新武器的亮相,以及武大事件中舆论偏向一边,社会的主流声音和爱国情绪占据了上风,所以台湾的1450就变得特别勤快,不停制造各种谣言,想要抵消这些社会的主流思想,也算是台湾地区对大陆认知作战的常用办法了。

不过就另一方面来看,杨兰兰的事儿能被大面积传开,反映出整个社会对于分配问题的焦虑和不安情绪。

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来,中国的确取得了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成就,毫无疑问。但伴随这些发展,也产生了社会的分化。最顶端那一层,就是那些“先富起来”的人群,他们中的不少人发家历程其实也算不上多么正当合法(其实违法行为不少,比如房地产行业,基本都靠关系运作),要追究起来也难如登天,否则就容易被贴上“破坏改革开放”的标签。

中间这一批人,就是中产阶级了,他们分得了发展的甜头,成功实现了阶层的上升,挺满意目前的生活状况。

底层那帮人,虽然挣到基本生活费了,但一看顶层和中产的好日子,总觉得有钱人占了大部分蛋糕,让富人越变越富,穷人越陷越深。

那会儿网络还不算发达,底层想出声也没多少平台,难以形成气势。与此同时,中产阶级步步高升,欣欣向荣,天天忙着拼命赚钱,所以对于底层的苦衷也少有体会。

如今形势完全不一样啦,网络发达得不得了,各路平台层出不穷,让底层声音更容易被听到。中产阶级依旧拼命打拼,但大家的心气比以前更高,关注的事也多了起来。

经济增长速度慢了不少,竞争越来越激烈,升职跑道也变得紧了,也因为美国搞的贸易战,经济的引擎似乎开始出现停滞,中产们普遍感觉赚钱难度增加,心态自然也跟着变了。

于是,底层和中产的心声变得一样,把矛头都指向那些抢走了时代机遇的人群。

由于底层和中产阶级基本上占了社会的绝大比例,影响力也相当大。哪个“富二代”或“官二代”炫耀财富的小动作,都能点燃全民的愤怒,引发集体谴责。

不能光说他们有错,这事不能一概而论。

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反感富人,面对那些兢兢业业做生意的有钱人,绝大部分人还是挺支持的。

大家心里最讨厌的,主要是那些拿人民赋予的权利来欺压大众的家伙,比如像曲婉婷她妈那样的人,或者那些靠不正当手段发财的,比如余振东,还有那些得了点便宜却装模作样的(像北极鲶鱼那样),还有那些利用国家的发展赚了钱,却不愿意回馈社会,反而把财产转到国外,让子孙后代过奢侈生活的,比如最近的信托案,类似的情况还真不少。

这个时候,yang是不是真有1.35万亿其实不太重要了,就算那数字是假的,她的奢侈衣服和包包是真没跑了吧?她的劳斯莱斯也是真货吧?她可能得交的那100万美元罚款也是真的吧?

退一步讲,就算yang的所有钱都是合法合规赚的,那又怎的?难不成你能保证没有贪官子女在海外挥金如土?难道你能断言没有那些富豪豪门把国内赚来的钱转到国外去享受人生?

所以呀,表面上大家把矛头指向了yang,其实yang不过是个代表,象征着整个社会对“先富”人士不满的情绪,已经积攒到一定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