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踪2天后,辽宁朝阳那个4岁女童找到了!镇长第一句话就让人泪目,上万人的搜救队,硬是把孩子从冰冷的大沟里给“抢”了回来
如果喜欢我的分享,记得点个关注哦!这样下次就不会迷路啦~创作需要动力,感谢大家的支持!
辽宁朝阳这事儿真有点说头,一个4岁女娃,失踪40多个小时,全网都揪着心。最后你猜怎么着?一万两千多人下场去找,硬是从一个犄角旮旯的大沟里给捞了出来。这事儿,看的不是热闹,是人心。
01
这几天,辽宁朝阳一个4岁小姑娘的事儿,估计很多人都刷到了。
说实话,刚看到新闻的时候,心里猛地一沉。4岁,还是个女娃,在车里睡觉,一转眼人没了。这种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急疯了。
时间是10月15号中午,地点在朝阳市黑水镇。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午,可能跟我们经历过的任何一个中午都没啥区别。但对这个家庭来说,天塌了。
孩子失踪,这两个字的分量太重了。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点风吹草动就能传遍全网。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大家心里都清楚,时间拖得越久,希望可能就越渺茫。
一开始,各种猜测都有。是不是被人抱走了?是不是自己跑丢了?各种可能,好的坏的,都在大家脑子里过了一遍。
全网都在关注,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当地的反应,说实话,是真快。
02
从事发开始,一场规模庞大的搜救就开始了。
这不是几十个人,几百个人,而是上万人次的投入。
咱们得掰扯掰扯这个数字,“累计组织12000余人次” 13]。
这是个什么概念?
一个标准的步兵团,满编状态下也就一千五百人左右。这一万两千人次,相当于把好几个团的兵力都投进去了。就为了找一个4岁的孩子。
这背后,是当地政府、救援队、还有无数自发赶来的普通老百姓。他们可能互相都不认识,职业也各不相同,有的是专业救援人员,有的可能就是附近的村民,放下手里的活就赶过来了。
两天多的时间,40多个小时 13]。
对于搜救人员来说,这是不眠不休的40多个小时。山沟里,地形复杂,温差又大。白天还好说,到了晚上,气温骤降,那是什么滋味?
很多人可能觉得,不就是找个人嘛,至于这么大动静?
你要是真去过北方的山区,就知道那有多难。尤其是报道里提到的“大沟里”,地形错综复杂 13],跟迷宫似的。一个成年人走进去都可能迷路,更别说一个4岁的孩子了。
而且,搜救不是瞎找。得划分区域,得拉网式排查,不能放过任何一个角落。这需要极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一万两千人次,怎么调度?怎么分工?后勤怎么保障?这都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的。
上万人的脚底板,踏遍了每一寸可疑的土地,这种安全感,比什么都实在。
这就是我们这个社会,最朴素也最让人感动的地方。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能牵动上万人的心。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必须把孩子找到!
03
转机出现在17号上午9点半左右 13]。
失踪了40多个小时之后,孩子找到了 13]。
消息是黑水镇的暴镇长亲口说的,那种激动,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 13]。
“孩子已经救出来了!” 13]
就这么一句话,让所有揪着心的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在哪儿找到的?
在一条大沟里 13]。
距离事发地其实并不远。但那条沟,按镇长的说法,“错综复杂” 13]。
孩子是怎么到那儿去的?镇长初步判断,是她自己走丢的。小小的孩子,醒来发现大人不在,肯定是害怕了。她想回家,于是就凭着感觉走 13]。
“她也是往家的方向找着走的,掉大沟里去了。” 13]
这句话听着,是真让人心疼。一个4岁的孩子,在那种情况下,第一反应不是哭闹,而是自己想办法找家。
这种本能,这种对家的渴望,支撑着她一个人在野外度过了40多个小时。
找到的时候,孩子情况怎么样?
这是所有人最关心的问题。
暴镇长描述的细节很具体,也很让人安心。
“生命体征很好,喝了好几杯水,吃了两块蛋糕。” 13]
这说明孩子意识是清醒的,身体的基本机能也还在。
镇长还亲自摸了摸孩子的头和小耳朵,感觉和正常孩子一样。就是冻着了,小脚冻得“梆硬、冰凉”,但还能动 13]。
脸上有点小擦伤,脸颊、眼眉上 13]。但镇长说了,“啥事儿也不影响” 13]。
更让人惊讶的是,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表述也非常清晰,说了很多话。” 13]
一个4岁的孩子,经历了这么大的变故,没有被吓得说不出话,反而能清晰地表达。这说明她的心理素质,或者说,她的生命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顽强。
你想想那个画面:一个被找到的小女孩,坐在救护车里,喝着水,吃着蛋糕,跟周围的大人说着话。好像那40多个小时的惊魂,只是一场不小心睡过头的午觉。
这背后,是奇迹吗?
是,也不是。
说是奇迹,因为在野外失踪这么久,能平安回来,确实不容易。说不是奇迹,因为这一万两千人次的努力,就是把这种奇迹的可能性,从无限小,拉到了现实。
04
这事儿一出来,网上说什么的都有。
讨论最多的,还是家长的责任问题。
有人说,怎么能把一个4岁的孩子一个人留在车里睡觉呢?心也太大了。
这种说法,有道理吗?有。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这确实是一个安全隐患。任何一个有孩子的家长,都会被告诫无数遍,绝对不能把孩子单独留在车里。
但是,咱们也得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生活不是一道完美的数学题,没有那么多标准答案。
咱们不知道当时具体的情景。也许家长就是下车办个几分钟的事儿,想着孩子睡得正香,就不吵醒她了。这种想法,我相信很多家长都动过。
谁能想到,就这么几分钟,孩子就醒了,还自己下车了呢?
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意外。我们能做的,是尽量去规避风险,但没人能保证百分之百地消除风险。
指责家长,是最容易的。
动动嘴皮子,站在道德高地上,谁都会。
但这种指责,除了给已经快要崩溃的家长再插上一刀,还有什么用呢?
我相信,在这40多个小时里,最痛苦,最自责的,就是孩子的父母。那种煎熬,外人是无法体会的。
现在孩子平安找到了,这是最好的结果。
咱们更应该看到的,不是去追究某个人的责任,而是从这件事里,看到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比如,我们的社会应急救援体系,到底有多强?
这次事件,可以说是一次实战演练。一万两千人次的动员能力,快速的反应机制,科学的搜救方法,这都体现了我们社会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韧性。
一个孩子的安危,能调动如此巨大的社会资源,这本身就说明了生命的价值。
这比喊一万句口号都有用。
05
再聊聊那个孩子。
一个4岁的小姑娘,她身上展现出来的东西,挺值得我们这些成年人思考的。
首先是她的冷静和方向感。
她没有原地大哭,而是选择自己“往家的方向找” 13]。虽然最后掉进了沟里,但她的行动是有目的性的。这种求生的本能,是刻在基因里的。
其次是她的生命力。
在山沟里待了40多个小时,没有食物,没有水(或者喝了不干净的水),还要面对寒冷和恐惧。她是怎么熬过来的?
我们无从得知具体的细节。也许她找到了一个避风的角落,也许她就是靠着强大的意志力在坚持。
找到她的时候,她还能清晰地说话,还能吃东西 13]。这说明她的身体和精神都没有垮掉。
咱们总觉得孩子是脆弱的,需要被全方位地保护起来。
没错,孩子确实需要保护。但我们可能也低估了他们的韧性。
有时候,生命本身的力量,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这个小姑娘,用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是在最困难,最无助的情况下,也不能放弃对“家”的寻找,不能放弃求生的希望。
当然,这事儿也给我们所有的家长提了个醒。
安全这根弦,是真的一刻也不能松。
我们没办法预知所有的意外,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发生意外的概率降到最低。
比如,绝对不把孩子单独留在车里、水边等危险环境。
比如,从小就教孩子记住父母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教他们如果走丢了该怎么办,是留在原地等,还是找穿制服的人求助。
这些安全教育,不是说得越多越好,而是要反复说,掰开了揉碎了说,直到成为孩子的本能。
孩子的成长,就是一场父母和风险之间的赛跑,咱们必须跑在前面。
06
这件事还有一个侧面,就是网络的力量。
“引发全网关注” 13],这六个字,在今天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
几乎每天都有热点事件在网上发酵。
但这次,网络展现了它非常正面的一面。
大量的转发,让更多人知道了这个消息,也让更多周边的,有能力提供帮助的人,加入了搜救队伍。
无数的网友,虽然去不了现场,但他们在网上祈祷,提供各种可能的线索和建议,形成了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持。
这种舆论的压力,也促使当地动用了最大的力量去进行搜救。
当然,网络是把双刃剑。
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谣言和不负责任的猜测。
但总体来看,这次事件中,网络舆论的主流是温暖的,是向善的。
大家的目标高度一致:找到孩子。
这也说明,在面对一个幼小生命的安危时,我们社会的最大公约数,还是存在的。
人性深处的那种善良和同情,是共通的。
这事儿也让我想起另一个问题。
在今天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会显得比较冷漠。邻里之间,可能住了好几年都不知道对方姓什么。
但是,一旦有这样的突发事件,那种深藏在血脉里的,守望相助的精神,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
一万两千人次,这里面有多少人,是孩子的亲戚朋友?估计很少。
绝大多数,都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他们为什么愿意放下自己的事,去帮助一个陌生家庭?
因为在那个时刻,那个4岁的女孩,不仅仅是她父母的孩子。她成了所有人的“孩子”。
保护弱小,这是一个文明社会最基本的底色。
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我们可能习惯了独来独往,但这件事证明,我们骨子里的那份热乎气,还在。
当一个生命需要帮助时,我们依然能够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07
最后,还想说说那个镇长。
暴镇长在接受采访时,他的那种激动,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是装不出来的 13]。
他不是在念稿子,也不是在走流程。
他是在分享一个好消息,一个让他也跟着揪心了两天多的好消息。
他说,“我摸了摸她的头、小耳朵,感觉和正常孩子是一样的。” 13]
这个细节,特别打动人。
他不是以一个官员的身份,而是一个长辈的身份,去关心这个孩子。
这种共情能力,这种对生命的珍视,是一个基层干部身上,最宝贵的东西。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搜救团队,从上到下,都是把这件事当成自己的事在办。
这不再是一项冷冰冰的任务,而是带着温度的守护。
一个地方的治理水平怎么样,不完全看高楼大厦有多少,经济数据有多亮眼。
更要看它在面对危机时,保护普通人生命财产安全的能力和态度。
从这个角度说,辽宁朝阳这次,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高效的、有组织的、并且充满人情味的基层治理体系。
当然,我们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但生活总有意外。
而这件事给我们的最大信心就是,即使意外真的发生了,我们也不是孤立无援的。
在我们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有无数善良的陌生人,愿意为我们伸出援手。
这种确定性,是生活在这个时代,最大的安全感之一。
现在,小姑娘已经送到医院做后续检查了 13]。
对她来说,这40多个小时的经历,可能会在她的人生中留下印记,也可能会被童年的记忆慢慢冲淡。
但对于我们这些旁观者来说,这件事不应该被轻易忘记。
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这个社会的光辉和温度,也照出了我们每个人心中,那份最柔软的善良。
这个世界,有时候确实挺操蛋的。但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会让你觉得,人间值得。
这件事,毫无疑问,就属于后者。
它告诉我们一个很朴素的道理:生命的奇迹,往往是由无数普通人的善意和努力共同创造的。
说到底,这次救援,真的仅仅是为了一个4岁的孩子吗?还是说,在救援的过程中,我们也在守护着自己内心的一些东西?比如,对生命的敬畏,对同类的悲悯,以及在面对不确定性时,抱团取暖的本能。或许,每一次这样的集体行动,都是一次社会共识的凝聚,它在无声地告诉所有人,在这里,没有一个人是孤岛,每一个生命都同样珍贵。
创作声明:
本故事来源:【《上游新闻》】,本文依据公开报道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所有事实描述都有据可查。文中观点仅代表笔者个人理解,请理性阅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或与本文并无关联,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特此说明!谢谢!
```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热点资讯
- 《夏天只是一天》定档5月14日 “隐秘”之后李梦张颂文再合体
- 38年恩怨再燃!东亚杯国足与香港队爆发激烈恶性冲突
- 刘氏兄弟足球路为何越走越邪门
- 孤勇者还是真性情?高志凯有多敢讲!
- 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实操课程与咨询
- 小孩医保卡丢失不用慌!2025全国补办指南:步骤、政策全解析
- WTT大满贯赛: 单打签位公布! 国乒首轮2场内战, 中日名
- 指纹破译快人一步!三角洲行动指纹破译机制攻略
- 1/4决赛时间敲定!中国遇强敌!对手2核心重伤,郭士强遇三难
- 探秘斗式输送机:工业物料搬运的“隐形冠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