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李鹏亲自澄清与周总理、邓颖超的关系

点击次数:194 发布日期:2025-09-18 19:31

1992年7月11日清晨6点55分,邓颖超在北京因病与世长辞,享年88岁。7月10日夜晚约8点钟,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偕同夫人朱琳一同造访医院病房。邓颖超的秘书赵炜目睹此景,便俯身至邓颖超耳边,低声进行了汇报。

赵炜回忆说:“她声音微弱而沙哑,费力地吐出‘李鹏……’这两个字,这便成了邓大姐临终前最后的言语。”网络中曾长期流传一种不实的言论,声称李鹏是周总理与邓颖超的养子。然而,这一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在李鹏生前,他曾亲自对此事进行了澄清。

2014年,李鹏同志亲笔撰写的回忆录正式与公众见面。在书中,他对社会上广泛传播的关于个人诸多误解和传言进行了正式而详尽的澄清。

我与周总理、邓妈妈之间的联系,源自老一辈革命者与革命烈士子女之间的深厚情谊。外界曾流传我被视为周总理养子的说法,但这并非事实。周总理和邓妈妈对烈士子女的关怀,远不止局限于我一人,他们同样对其他战友的子女倾注了无尽的关爱。我们大家均以“周伯伯”和“邓妈妈”来称呼他们。

李鹏同志与周总理、邓颖超女士的深厚情谊,乃是不争的事实。今天,笔者将为您揭开一张李鹏与邓颖超女士合影背后的感人故事,一同回顾周总理及邓颖超女士对革命先烈子女的深切关怀。这张照片摄于1940年秋季,于重庆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留下珍贵的瞬间。

在这张合照中,邓颖超紧紧拥抱着李鹏,两人的亲密程度仿佛母子,彰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当时李鹏年仅12岁,亲昵地称呼邓颖超为“邓妈妈”。这幅画面背后,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往事。这一切,都要追溯到李鹏的父亲李硕勋英勇牺牲的那段历史。

1931年9月,肩负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重任的李硕勋,在海南因叛徒出卖而壮烈牺牲,时年仅28岁。彼时,李鹏尚且稚嫩,年仅3岁,而他的母亲赵君陶亦身怀六甲。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广东军委办事机构设在香港九龙。在李硕勋赴海南之前,他不忍将妻子与幼子留于香港。

李硕勋被捕后,在狱中遭受了残酷的刑讯逼供,他的双腿因此遭受重创,然而他始终坚守党的秘密,未曾泄露分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向妻子留下了感人至深的遗书:

陶:我已在琼州坦率地承担了罪责,近期判决将至,那时我将与各位永诀。无论在前线还是后方,每天都有无数勇士献出生命,我亦不过是他们中的一员。在我离世之后,请不要过分悲伤,但愿你能妥善教养我的孩子。你应设法将他送回故乡,同时也要努力寻找自己的出路。我的遗体自有他人料理,请不要前来,务必切记。勋,九月十四日

此信辗转多手,终至赵君陶手中。她悲痛之余,即刻携子返回上海。在上海期间,赵君陶喜得千金。鉴于上海白色恐怖的形势日益加剧,1932年秋季,赵君陶带着子女,悄然离开了上海,前往四川安家落户。

赵君陶早年便随丈夫投身革命的洪流,经受了无数生死考验,最终果断作出了重大的决定。带着子女,她迁徙至成都,暂时寄居于二哥赵世珏的宅邸。这座宅邸,实乃四川地下党川康特委的核心秘密据点,也是联络工作的关键枢纽。赵君陶性格坚韧,她坚信自己应当继承丈夫的遗志,持续投身于革命事业。

赵君陶肩负着抚养两名子女的重任,同时投身于教育事业,并暗中传播党的先进理念和革命思想。岁月如梭,转眼间到了1939年,赵君陶接到命令,前往重庆担任战时儿童保育会的负责人,并受命担任第三保育院的院长,这一安排系周恩来亲自作出的决定。

不久之后,邓颖超轻车简从抵达成都,并在李鹏的三姨赵世兰家中与其相见。当时,李鹏还在小学就读,不幸因日军空袭而头部受伤。邓颖超在得知李鹏受伤的详细情况后,对赵世兰说道:

如今,大家纷纷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兰兰(李鹏的小名)不幸受伤,在成都难以得到充分的照顾。我目前正担任重庆第三保育院的工作,打算带他过去疗养。不知你的看法如何?

赵世兰对此表示赞同,随即指示李鹏跟随邓颖超一同前往重庆。鉴于赵君陶的特殊地位,邓颖超并未立即安排李鹏与她见面。此时,周恩来已返回延安,邓颖超为了便于照看李鹏,便让他与自己同住,并特地请来医生,对他的头部伤势进行了深入的治疗。

大约一周之后,在邓颖超的精心安排下,李鹏与阔别半年的母亲得以重逢。鉴于李鹏的学业需求,邓颖超便为他谋得转学至陶行知所创办的育才学校的机会。而其居住地则被选在了革命先辈吴玉章的休养之地——北碚的北温泉。

恰逢其时,吴玉章的子嗣吴震寰完成了在法国的学业,专攻水电工程。在与吴震寰同住的时光里,李鹏汲取了众多水电领域的知识,这些宝贵的见解也成为了他日后选定水电专业的重要驱动力。

李鹏回忆说:“起初涉足水力发电领域,未曾料想这竟会成为我终其一生的研究领域。”1940年秋季的一个日子,李鹏接到紧急通知,要求他前往重庆的八路军办事处。抵达后,他与母亲团聚,随即前往了位于曾家岩的周公馆。

李鹏初遇周恩来,是在周公馆的会面。周恩来与李鹏的父亲李硕勋友情深厚,他们曾在南昌起义中并肩作战,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李鹏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说:“周伯伯见到我,脸上洋溢着喜悦,随即转头对邓妈妈说:‘瞧这孩子,个子都长这么高了,越来越像硕勋了。’邓妈妈回应道:‘我看更像君陶。’此言一出,在场的众人无不开怀大笑。”

李鹏在曾家岩短暂停留数日后,随后被安置至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这一变动,是源于周恩来对重庆市局的深入思考,鉴于局势的严峻性,周恩来认为有必要将李鹏等革命烈士的遗孤转移到延安,这一决策也促成了李鹏与邓颖超那幅著名的合影。

李鹏与邓颖超合影留念之后,随即踏上前往延安的征程。然而,他未曾料想,这次延安之行将深刻地改变他的人生轨迹。在那里的五年间,李鹏得到了周恩来和邓颖超无微不至的关爱,这些关怀为他日后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