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师长揭秘:林彪叛逃四大悬案
空军专机师师长讲解
林彪叛逃之谜
时念堂/孙焕英
1971年,“9·13”事件爆发之际,我担任空军专机师的师长兼驾驶员。林彪叛逃时所乘坐的256号三叉戟飞机及其全体机组人员,均隶属于我师旗下。自那以后,长达三十余载,我与众多战友始终秉持空军飞行专业的视角,对“9·13”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和细致研究。
“黑匣子”之谜
尾部安装的飞机状态记录器以及头部设置的飞机语音记录器,它们分别记录了飞机的运行状况以及机舱内的对话和声响。然而,在256号三叉戟飞机于蒙古国温都尔汗地区坠毁后,我方驻蒙使馆人员抵达现场时,并未发现任何“黑匣子”。这些记录设备是因未能被搜寻到而遗弃在野外,还是被率先抵达现场的外国人员所取走,这一点尚不明确。
256号三叉戟飞机的尾部是整架飞机中唯一一块未被燃烧或爆炸破坏的金属部分,由此推断,该部位所装的飞机状态记录器定然完好无损,且不可能被抛出机体。而在机头部分,承载语音记录器的支架依然完好无缺,这也足以证明:语音记录器的“黑匣子”同样未遭损坏。
林彪是否接到了周恩来的话?如果听到了,他又作何反应?
加油量之谜
飞机的加油量直观地揭示了其航向的目的地机场。然而,油量既不可短缺,以免无法抵达预定目的地;亦不可过剩,以免影响飞行速度、高度以及飞行时间,甚至可能引发着陆时的爆炸风险。
“不必了,我们明天早晨再讨论。”
这一连串的加油数据揭示了256号三叉戟飞机并非是返航北京的。鉴于山海关至北京的路程仅此一程,其所需的油量绝不可能如此庞大;同样,它亦非驶向苏联。飞往苏联所需的油量至少在20吨以上;唯一合理的推测是它正飞往广州。山海关至广州的航程相较于北京至广州的航程略长,因此,油量从16吨增至17吨,确保了飞机中途无需降落加油。
即刻起飞!油车尚未完全驶离,飞机已猛然冲出跑道。此时,256号三叉戟飞机的油箱存量尚余12.5吨,这一情况向我们抛出了重重谜团:
一、林彪一伙逃跑,究竟原想逃往哪里?二、潘景寅非常清楚:12.5吨的加油量,只是飞往苏联实际所需量的一半。但他还是向苏联飞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飞机于天际翱翔,其航向以“度”为单位进行标注。遵循顺时针的顺序,一整周相当于360度。当指向正北时,即为0度,标记为N;指向正东时,则为90度,标记为E;面向正南时,达到180度,标记为S;而对准正西时,即270度,标记为W。其余方向均可依此正方位进行推定。
林彪所驾驶的256号三叉戟客机,依照常规的飞行规程,理应从100米至150米的高度转弯,以对接航线方向,即目的地所在的方向——其外逃航向为325度——随后再逐步攀升至预定高度,最后转为直线飞行。这一系列操作仅需短短数十秒便可完成。然而,256号三叉戟客机却耗费了约20分钟的时间才完成这一过程。
航向从290度转向,跨越了叛逃航向的325度,直至340度。第四阶段:飞机稳定在叛逃航向上,即325度。自山海关机场起飞后,飞机在空中划出了一道巨大的问号形状,引发了众多疑问:
256号三叉戟客机所剩油料仅有12.5吨,约为飞往苏联所需油量的一半。鉴于林彪逃往苏联的紧急情况,飞行员理应采取最经济的直线飞行。但令人费解的是,飞机在空中却反复盘旋,导致油料的大量浪费。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二、邓小平曾判定256号三叉戟客机飞行员为“正常死亡”。那么,在空中,机组人员是否与林彪及其家属保持一致行动?三、林彪及其同伙在山海关机场起飞后,是否曾计划前往广州?是否有人试图返回北京?如果确实如此,为何最终改变了飞行方向?四、飞机的航向曾从290度突然转向,越过叛逃的航向325度,最终到340度。这一异常航向的背后意图是什么?
自行降落之谜
有人提出质疑,认为256号三叉戟飞机的坠毁系遭导弹击落所致,理由是飞机上发现了一个弹孔。然而,在“9·13”事件发生后不久,我国驻蒙古国大使馆的二等秘书孙一先所拍摄到的256号三叉戟飞机降落时爆炸的现场照片,以及我所掌握的现场情况、256号三叉戟飞机的相关资料和飞行专业知识,均使我推翻了这一观点。
我的根据是:
一、在256号三叉戟飞机上发现的孔洞,其直径大约为30厘米,形状亦不规整。显然,这并非导弹射击所形成的弹孔。
二、该孔洞藏匿于机翼底部,恰位于“中国民航”标识中的“航”字侧旁。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孔洞仅存在于机翼下方,机翼上方则未见其踪。若遇导弹攻击,机翼的上下两面均会出现孔洞。
三、一旦导弹击落飞机,其机体便无法继续滑行。然而,256号飞机在地面上滑行了长达29米。鉴于飞机并非遭受导弹攻击而坠落,那么,其唯一可能的降落方式便是自行着陆。
疑团浮现:经我们计算,256号三叉戟客机在坠毁爆炸前,油箱内仍保留有至少2500公斤燃油。面对这样的情况,为何选择中断飞行?为何选择在蒙古国紧急降落?这一连串的疑问,构成了另一个待解的谜题系列。
林彪座机残骸
一、难道是机组人员与林彪家族产生了冲突,导致他们擅自降落?若是如此,那为何林彪一家在降落前会脱去手表和鞋子(这种行为通常意味着准备迫降),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二、难道林彪一家真的促使飞机降落吗?飞机内尚有剩余燃油,完全有能力继续飞行,他们为何不选择继续逃逸呢?
三、即便携带了大量燃油,在荒野中自行着陆显然充满风险,为何还要这么做?难道有人意图玉石俱焚吗?
四、关于飞机携带燃油降落时发生爆炸的情况,这真的是林彪的主意吗?
许多有关“9·13”的谜还未解开。看来,林彪案件某些更深层面的东西,还有待于历史来揭示。
热点资讯
- 刘氏兄弟足球路为何越走越邪门
- 38年恩怨再燃!东亚杯国足与香港队爆发激烈恶性冲突
- 孤勇者还是真性情?高志凯有多敢讲!
- 小孩医保卡丢失不用慌!2025全国补办指南:步骤、政策全解析
- 指纹破译快人一步!三角洲行动指纹破译机制攻略
- 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实操课程与咨询
- 李卓然的革命人生,坚韧不拔默默奉献,值得我们敬佩
- 1/4决赛时间敲定!中国遇强敌!对手2核心重伤,郭士强遇三难
- WTT大满贯赛: 单打签位公布! 国乒首轮2场内战, 中日名
- 《夏天只是一天》定档5月14日 “隐秘”之后李梦张颂文再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