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1966年:刘少奇当选“一把手”的时刻

点击次数:109 发布日期:2025-08-22 03:10

1949年,新中国应运而生,毛泽东同志,这位引领全国人民站起来的伟大领袖,在亿万同胞的期盼之中,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主席,成为新国家首任国家主席。然而,到了1958年,毛泽东主席却做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他选择辞去国家主席的职务。

在毛主席看来自己不能担任一辈子的国家主席,新中国是民主的国家,不需要封建国家的终身制,因此毛主席选择了卸任。最终在全国人大选举会议上,选出了刘少奇同志作为新中国第二位国家主席。

当选为国家主席按理来说应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但是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同志脸上毫无笑容,反而是毛主席一脸开心,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事实上,早在八大召开之际,毛主席便已作出辞去国家主席职务的决定,并正式提出刘少奇同志为参选国家主席的候选人。

1959年4月15日,正当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毛主席亲自主持了国务会议。在会议中,他明确阐述了为何国家主席的候选人提名是刘少奇同志。长期以来,除毛主席之外,党内主持工作的时间最长者正是刘少奇同志。

自我踏上离开北京的征途,他的代劳便成了我的工作常态。转眼间,这样的协助已持续了十数年之久,自延安时期起便如此,而今,我在北京已度过了十个春秋。毛主席的话语中透露出这份深厚的默契与信任。

对于毛主席而言,将国家大任托付于刘少奇同志,他深感安心。相较于他人,无论是在资历还是能力上,刘少奇同志均更为卓越。

数日之后,4月18日,全国第二次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如期举行。在此盛会之上,刘少奇仅以一票之差,便赢得了全体代表的一致赞同,当选为国家主席,实乃众望所归。

而唯一差的这一票其实就是刘少奇自己没有投给自己,如同当年毛主席选举一样,毛主席同样是唯一一个没有给自己投票的人。

结果揭晓之际,毛主席对于这位资深战友的成就欣喜若狂,他率先起身,带头热烈鼓掌。随着主席的微笑与掌声的回荡,会场内迅速弥漫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原来,在当选为国家主席的那一天,刘少奇同志的心情竟显得并不愉悦。

在选举日当午,刘少奇同志结束会议返抵宅邸。闻悉其光荣当选国家主席的消息,家中亲人和工作人员无不喜出望外,欢声笑语弥漫四周,纷纷向刘少奇同志表达由衷的祝贺与喜悦。

尽管周围的人群情绪高涨,刘少奇却始终面容凝重,毫无喜悦之色。这样的态度让许多人感到困惑,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同志为何仍如此严肃,难道他并不感到高兴吗?

随后,王光美女士揭示了真相,指出那时国家正面临经济困境和自然灾害的频发,广大民众生活艰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少奇同志当选为国家主席,肩负着全国人民的厚望与信赖,他怎能不感到责任重大,心情沉重呢?

“临危受命于败军之际,肩负重任于危难之时。”这便是刘少奇同志接任国家主席时的处境,同时也映射出党和全国人民对他的深切信赖。深知肩头责任之重大,刘少奇同志因而难以轻松,亦难展露笑容。

尽管刘少奇同志脸上难掩忧色,然而在毛主席眼中,目睹这位资深战友履新上任,无疑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故而,他在会议上率先鼓掌,而从留存的照片中亦能清晰地捕捉到毛主席那份由衷的喜悦。

正是基于对刘少奇同志的深切信赖,毛主席方能展露如此畅快的笑容,他坚信刘少奇同志必将引领全国人民共同走出困境。

会议落幕之际,各家报社着手策划刊载刘少奇同志的肖像,旨在向全国民众传达刘少奇同志荣任国家主席的喜讯。然而,当时社会上不乏观点,认为刘少奇同志的画像不宜出现,甚至有人主张,若有画像,其尺寸亦应小于毛主席的画像。

然而,毛主席显得极不愉快,少奇同志身为主席,我亦被称为主席,为何要显得规模较小,应与主席之位等大。此问题最终由毛主席定夺,成为日后的一致共识。

作为新中国国家机关最高领袖,国家主席的选举,一个当选的人满脸严肃,一个辞职的人却满脸开心。从这件事上我们能看出第一代领导人集团心中对国家的责任和对权力的不屑一顾。

无论是毛主席还是刘少奇同志,在他们心中从来都不曾在乎过所谓的权力,他们很清楚地明白国家主席代表的从来都不是权力,而是责任,是对全国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