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美联储停止缩表,标志三年半量化紧缩正式收官

点击次数:81 发布日期:2025-11-21 04:39

美国东部时间10月29日,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同时决定自12月1日起停止缩减资产负债表。消息落地,华尔街松了口气,但全球普通投资者的账户却开始波动。一边是市场对宽松的期待,一边是政府停摆导致9月非农数据缺失——决策如雾中行车,而我们的财富正行驶在这条未知的路上。

这不仅是货币政策的微调,而是一场流动性结构的悄然重置。三年半的量化紧缩(QT)抽走了2.2万亿美元流动性,银行体系准备金从峰值回落。当隔夜逆回购余额逼近零,短期利率悄然上行,美联储终于承认:为“最后那几美元”继续缩表,已无必要。停止QT,不是重启印钞,而是防止重演2019年9月的“钱荒”——那场因准备金不足引发的市场利率飙升,至今仍是金融系统的集体记忆。

降息压低融资成本,停止缩表稳住流动性,二者叠加,短期内利好风险资产。股票市场情绪回暖,尤其是科技与成长板块,受益于贴现率下行。10年期美债收益率虽在决议后短暂反弹,但长期下行趋势已现,债券投资者迎来配置窗口。房贷利率紧随回落,首次购房者或迎来喘息之机。然而,储蓄者却在默默承受——高收益储蓄账户与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将逐步走低,现金不再“生息”,反而成为被稀释的资产。

但真正的挑战,不在政策本身,而在“数据黑箱”下的决策迷雾。联邦政府部分停摆,9月非农、零售销售等关键数据无法发布,美联储被迫依赖ADP就业报告、《褐皮书》与高频指标做判断。这些替代数据虽提供线索,却难掩缺陷:ADP仅覆盖私营部门,模型依赖历史校准,一旦官方数据长期缺失,其准确性将逐步衰减。市场开始质疑:当政策建立在“二手信息”之上,其可信度还能维持多久?

历史提供了警示。2019年,美联储因准备金过少被迫重启回购操作;2020年,疫情暴发后迅速启动无限量QE。而今天,2025年的这次“停止缩表”,既非紧急救援,也非全面宽松,而是政策正常化的谨慎收尾。它不扩大资产负债表,仅让规模“停住”,目标是维持“充足准备金”状态,避免系统性摩擦。这标志着美联储已从“危机应对者”转向“系统稳定守护者”,但其行动的每一步,都踩在数据真空的薄冰之上。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此刻最危险的,不是市场波动,而是单向押注。若认为降息必然开启长期牛市,可能忽视通胀反弹与政策转向的风险;若彻底避险,又可能错失资产重估的机会。真正的生存策略,是构建抗脆弱的配置框架:多元持有股票、债券、黄金与现金,避免重仓单一资产;每月跟踪非农、CPI、美债收益率与美联储表态,动态调整比例;保持流动性,以应对“买预期、卖现实”的市场反转。

财富的安全边界,正在被重新定义。它不再取决于对趋势的精准预测,而在于面对不确定时的韧性。当数据缺失、政策模糊、市场摇摆,唯有纪律与分散,能让我们在风暴中站稳。

“不要试图看清迷雾,而是学会在迷雾中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