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解的阳谋!菲律宾傻眼,美国做梦也想不到,中国会这样干
2025年9月10日,中国国务院一纸批复同意新建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座形似巨大贝壳的珊瑚环礁正式戴上“国字号”桂冠。 保护区总面积3523.67公顷,其中核心区1242.55公顷,实验区2281.12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珊瑚礁生态系统。
距离海南岛约890公里的黄岩岛,是中沙群岛唯一常年露出水面的岛礁,拥有全球罕见的“珊瑚—海草—潟湖”复合生态系统。 这里记录到造礁石珊瑚358种,占全球种类数的62%,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生物多样性热点优先区”。
近年来黄岩岛生态环境面临严重挑战。 全球变暖和非法捕捞导致礁缘活珊瑚覆盖率从52%降至33%,建立整体保护制度已刻不容缓。
2024年5月至6月,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组成专业调查队赴黄岩岛海域开展系统调查。 调查内容涵盖海水水质、沉积物质量、生物质量、海洋垃圾以及珊瑚群落等,累计获取各类样品600余份。
调查评估结果表明,黄岩岛海域环境质量优,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礁栖生物多样性丰富。 参与科考的专家指出:“此次科考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展现我们对黄岩岛实现有效管控后,对整个黄岩岛的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良好的、正面的作用。 ”
中国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国内法律法规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对管辖海域实施功能区划和管理。
中国南海研究院区域国别研究所所长丁铎表示:“中国政府依据相关国内法和国际法,对管辖海域实施功能区划和管理,体现了法治化、规范化的海洋治理思路。 ”
作为黄岩岛的主人和南海地区最大的沿岸国,中国有权也有责任对该海域的生态系统实施保护。 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行使国家主权和管辖权的具体体现,也是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义务的切实行动。
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三级管控模式。 核心区禁止一切人为活动,缓冲区仅允许经批准的科研监测,实验区可开展生态教育、可持续捕捞等低强度活动。
方案引入了“电子围栏”+“卫星遥感”双监管系统。 所有进入船只须提前在线申报,AI比对航迹,异常即报警。 违反者最高可处500万元罚款,并列入“南海生态失信黑名单”,三年内禁止再次进入。
保护区管理局将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对该区域进行常态化监督与维护。 这意味着常驻专业团队与基础设施将落地黄岩岛,不再是松散的军事或海上执法,而是行政化、制度化的管理。
黄岩岛自古就是中国固有领土。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进行“四海测验”时就在黄岩岛设立测量点,证明当时中国就已经对该区域行使管辖权。
明清两代,黄岩岛被标注在中国官方地图上,并成为中国渔民的传统渔场。 1935年和1947年,中国政府两次正式公布南海诸岛名称,均明确将黄岩岛列入中国版图。
1992年,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以法律形式确认黄岩岛属于中国领土。 2012年,中国政府设立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一步体现了对该区域的实际管辖。
保护区的建立有力回应了国际上一部分势力对中国南海环保政策的无端指责。 近年来,个别国家及组织散布所谓中国“破坏南海海洋环境”的不实信息。
中方通过科学保护、依法管理的实际行动,以事实驳斥虚假叙事,增强了在海洋环境议题上的国际话语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洋事务官员表示,保护区的设立是中国履行全球生态保护责任的重要体现。
生态保护的旗帜使美方难以找到公开反对的借口。 美国军方虽曾试图介入——2025年8月,美军希金斯号驱逐舰靠近黄岩岛,遭中国南部战区海军警告驱离——但面对生态保护议题,美方行动受到制约。
菲律宾近年来在黄岩岛附近海域动作频频。 自2024年4月以来,菲律宾海警船和军舰多次接近黄岩岛,最近时距离中国领海基线不足10海里。
2025年8月11日,中国海警在黄岩岛海域成功驱离菲律宾船只,3104舰与海军052D型驱逐舰桂林号实施了专业拦截。 保护区的建立为一切“非法侵入”加上了生态红线。
任何试图以军事或政治目的闯入保护区的行为,都将被定性为“破坏生态环境”。 这一法理上的界定令菲律宾以往的“联合巡航”“海上演习”失去舆论优势。
菲律宾国内多家主流媒体承认,黄岩岛议题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重大转折”。 前8个月,菲律宾在黄岩岛周边的海上执法行动频次较2023年同期下降近60%。
中国海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国内法律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规,持续强化黄岩岛领海及周边海域巡航执法。
2025年5月22日,菲律宾非法闯入渚碧礁、铁线礁附近海域,中国海警依法采取管控措施。 5月31日至6月30日,中国海警位黄岩岛领海及周边区域开展多轮执法巡查。
6月20日,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就菲方执意抵近侵闯黄岩岛领海发表谈话,表明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立场。 保护区建立后,执法行动有了更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操作规范。
黄岩岛地处南海东北通道要冲,是进出南海的咽喉之地,控制了东北方向进入南海的主要航线。 这个环礁周长约50公里,面积约150平方公里,其中礁盘面积约130平方公里,潟湖面积约70平方公里。
它与永兴岛、渚碧岛形成“铁三角”之势,守台湾海峡南端,控制海上交通要道。 填海后的黄岩岛将与其联动,形成对第一岛链的突破能力,并增强对南海资源开发的控制。
保护区的设立与中国在南海的建设活动并不矛盾。 生态保护与基础设施建设并非完全对立,技术上可在保护区实验区允许建设生态保护设施和基础设施。
2024年7月,生态环境部正式面向全球发布《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 此次调查发现,黄岩岛活造礁石珊瑚平均覆盖度达28.6%,其中东北部高达37.1%,数据可与澳洲大堡礁相媲美。
调查显示黄岩岛海域环境质量优,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礁栖生物多样性丰富。 这些科学数据为保护区的建立提供了坚实依据,也使中国的举措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
保护区将与中国—东盟珊瑚礁保护网络对接,打造跨境生态补偿机制,输出“中国标准”。 方案预留了与菲律宾、越南联合科研的接口,为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提供“低敏感合作”样板。
对于30万南海渔民,保护区将设置两个季节性开放捕捞区,实行“限额、限品种、限工具”的特许制度,确保传统生计与生态红线双赢。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统计显示,三沙市超60%的渔船已完成北斗定位系统升级,渔业管理正在朝着精准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保护区实验区或试点“碳汇渔业”,通过海草床固碳、高端潜水观光,预计2030年前可形成年均10亿元级别的绿色GDP增量。国家林草局即将上线“守护黄岩岛”小程序,公众可在线认领珊瑚苗、查看实时水质、举报违法行为。
文旅部门计划遴选“生态体验官”,每年限额200人乘生态邮船登陆实验区,参与礁盘监测、海草种植。 这些措施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为公众参与提供了渠道,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
#热问计划#
热点资讯
- 娱乐圈镜头下4位清瘦男星,粉丝呼吁多吃点饭,保持健康状态
- 张予曦毕雯珺同框引热议:颜值组合谁不爱?
- 防弹盾牌透射比分析
- 中国科学家找到参与哺乳动物再生的首个分子开关
- “库存压力的猫变了!网友发现背后的大秘密”
- 主文件表损坏怎么办?数据恢复全流程解析
- 树叶粉碎机的核心功能和特点
- 时光从不败美人!王祖贤温哥华近照曝光,全黑LOOK气场全开,
- 月球下的人, 听着月球上的声音~
- 杨洋新角色韩立引期待,演技细腻获好评,努力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