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在延安岁月朱德的津贴并非位列首位,其数额甚至不及最高津贴者的五倍之数,这位津贴之冠究竟是谁呢?

点击次数:83 发布日期:2025-08-18 13:36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八路军在敌后顽强抗击侵略者,所面临的条件之艰苦,堪比刀山火海。蒋介石政府仅赋予八路军4.5万人的编制,军饷发放亦仅以此数为依据,随后更是直接停止了发放。

更兼之,为了积攒和储备力量,八路军的人数如同几何级数般迅速膨胀,而手头的经费却微乎其微,根本无法支撑起日常的运作开支。这就使得八路军在经费上显得捉襟见肘。因此,那段时期,八路军战士的津贴极为有限,每月仅能领到1元。

非但战士们的待遇如此菲薄,即便如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同志,其津贴亦甚微薄,每月仅有5元。即便是八路军的最高指挥官,其收入也不过比普通战士多出区区4元。如此情形,在国民党军队中,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人们不禁要发问,朱德同志身为八路军的最高指挥官,他的津贴却只有区区5元,恐怕再难找到比他地位更高却津贴更低的了吧。若您如此认为,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朱德同志的津贴并非最高,在他之上者大有人在。

刘贵福的津贴为何能超过朱德?

为阐明此问题,须从源头追溯。刘贵福在年方十五之际,便踏上了谋生之路,于北京西北边防督办公署的修械所开始了他的学徒生涯。虽名为学徒,实则承担着杂役与零工的重任。

然而,他异常机敏灵活,思维敏捷,在修械所“窃取”了诸多技艺,尤其是在枪械设计与维修方面,他似乎天生具备这方面的才能,学艺速度之快令人称奇。

随后,他辗转至军阀孙殿英麾下,投身于枪械制造行业。然而,身为一名纯粹的技术工人,他不谙世事,人情冷暖,在枪械所里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反遭欺凌。无奈之下,他深感无法再继续停留,于是决意逃离。

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的喜讯如疾风骤雨般迅速传遍全国。刘贵福早已对八路军这支英勇抗日的队伍有所耳闻,深知其官兵平等、尊重士兵的优良传统。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做出了投奔八路的决定。

于是,他着手逐步联络工友,征询意见,看是否有意一同离去。不久,便成功联系到了四位同袍。众人皆怀有离去的念头,遂商定了启程的时日。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他们筹备出发之际,陆续有工友听闻消息,纷纷表示愿意加入。最终,共有16位工友加入了这支队伍,一同踏上了前往延安的征途。

在这一日,他们抵达了临汾的八路军办事处,迫切地表达了自己渴望加入八路军的强烈心声。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在了解到他们具备制造枪械的技能后,立刻告诉他们:延安的柳树店兵工厂急需招募制造枪械的工人,正为缺少技术人才而发愁。

随即,他们即刻向延安进行了汇报。在朱德的批准下,他们顺利地加入了队伍,踏入了延安柳树店兵工厂。

朱德总司令不仅亲自接见了他们,而且细致入微地安排了他们的生活起居,并特地批准:刘贵福的津贴定为每月28元,其他成员的津贴则为每月18元。自刘贵福抵达此地以来,他受到了充分的重视与重用,干劲也随之蓬勃而发。

随后,八路军委以他黄崖洞兵工厂副厂长的重任,自此着手为八路军的前线部队制造武器。在他的领导下,该工厂迅速发展成为华北敌后地区创建最早、规模最宏大的兵工厂之一。

刘贵福晚年

刘贵福亲临前线,亲自主导设计工作,我军迅速研制出新型的八一式马步枪和山炮,此举赢得了毛主席的高度赞誉。尤为令人振奋的是,兵工厂的规模持续扩大,年产量竟高达足以装备16个团的规模,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

热点资讯

最新资讯